3名“瘾君子”因以贩养吸,被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检察官在审查过程中追根溯源,经两次追捕,该案的毒贩由最初的3人增加至8人。日前,经湖南省衡阳县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贩卖毒品罪对雷某甲、黎某等8名被告人判处十五年至七年不等有期徒刑,并处8万元至1万元不等罚金。
2020年9月,衡阳县检察院受理了一起贩卖毒品案。审查该案时,检察官发现,罗某、黄某、刘某3人在交代毒品来源时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对于毒品犯罪,如果只打击下游贩毒人员,不加强源头管控,无法真正起到查禁效果。”凭借多年的办案经验,检察官意识到,罗某等3人的刻意回避极有可能是为了隐藏犯罪事实。为了排除合理怀疑,检察官进一步讯问了罗某等3人,并核实了3人的通话记录和微信交易记录,将与3人联系密切的雷某乙等人列为重点怀疑对象。2020年10月,衡阳县检察院在对罗某等3人批准逮捕的同时,向公安机关发出应当逮捕犯罪嫌疑人建议书,要求对上线雷某乙等人开展追捕。
由于该案涉及的毒品数量多,案情复杂,又跨衡阳、邵阳两个区域犯罪,湖南省公安厅将该案列为了督办案件。被追捕的雷某乙到案后,主动交代自己充当中介角色,为罗某等人来邵阳购买毒品积极联络上家、提供交易场地的犯罪事实。至此,隐藏在背后的毒贩雷某甲、黎某浮出水面,一条横跨衡阳、邵阳的贩毒链条也趋于明朗。经查,2020年9月13日,雷某甲向罗某、黄某、邹某贩卖冰毒44克、麻古1克;同年9月20日,黎某向同一伙人贩卖冰毒48克、麻古3克。随后,3人将毒品贩卖给衡阳地区的吸毒人员。贩毒过程中,尹某两次为运输毒品提供帮助,并从中收取毒品和现金作为酬劳,刘某多次贩卖并帮助黄某贩卖和保管毒品。
在该案侦查阶段,承办检察官向公安机关书面提出了40余条补充侦查建议,并要求公安机关对存在的疑点问题逐一说明,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为案件的成功办理打下了基础。衡阳县检察院认为,被告人雷某甲、黎某等8人多次向他人贩卖毒品,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以贩卖毒品罪追究其刑事责任。被告人雷某甲、黎某、罗某、雷某乙4人系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最终,法院采纳了检察机关的指控和量刑建议,作出如上判决。
张吟丰 洪昆 唐浩然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下一篇:方便就医与执行刑罚并行不悖
王飞诉洋河酒厂侵犯实用新型专利权因现有技术抗辩成立被判败诉案
王飞诉洋河酒厂侵犯实用新型专利权因现有技术抗辩成立被判败诉案(2013)参阅案例59号 【裁判摘要】在专利侵权诉讼中,被告主张被诉侵权产...石某玉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职务侵占案——依法惩治互联网企业工作人员腐败犯罪
被告人石某玉系某在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网络公司)工作人员,负责产品设计、客户需求挖掘、合作方案推进等工作。2014至2019年,石某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引入乙公司与某网络公司合作开展虚拟币奖励业务,非法收受乙公司给予的财物共计608万元。某树脂科技公司、薛某等污染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依法严厉打击长江流域跨省转移、倾倒危险废物犯罪行为,保护长江生态环境
2018年以来,某树脂科技公司违反国家规定,将危险废物废酸液交由无处置资质的李某好、王某众、陶某兰等人非法处置,薛某为某树脂科技公司生产技术负责人。某牧业公司与某生物质能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生动践行民法典绿色条款,实现资源有效循环利用
2021年,某牧业公司与某生物质能公司签订《牛粪销售合同》,约定由某牧业公司每月向某生物质能公司提供干牛粪用以发电。2023年6月起,某生物质能公司以场地改造施工为由拒绝收货,造成本应供应该公司的7000余吨牛粪露天堆积。个人擅自发布悬赏广告征集他人违法犯罪线索,可构成名誉权侵权——某发展公司诉郑某某名誉权纠纷案
郑某某在其所有的某网络社交平台账号上发布悬赏广告,主要内容为:郑某某现向社会及广告行业、媒体从业者、互联网平台广告从业者收集某发展公司违法犯罪线索。某检测公司、石某涛等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案——依法严厉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行为
某检测公司于2018年4月注册成立,具备从事土壤、环境空气和废气、水和废水、生物、振动、油气回收、室内空气等领域检验检测资质。为迎合客户对环境监测数据的要求,获取更多利润,2021年3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某检测公司及石某涛等6人在环境监测业务中弄虚作假,共出具环境监测虚假报告22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