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督促整治违法运输外来入侵物种行政公益诉讼案
【关键词】
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 外来入侵物种 动物运输 网络监管检察听证
【要旨】
针对物流运输公司利用互联网违法违规为外来入侵物种提供运输服务的情形,检察机关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加强检疫监管,组织召开检察听证明确整改方案,充分调动“益心为公”志愿者等多方公益力量,共同推动动物运输行业规范发展,合力阻断外来入侵物种通过网络、物流运输传播扩散链条,精准、高效提升防治外来物种入侵防治工作水平。
【基本案情】
注册地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的多家动物运输公司在互联网上发布动物承运广告和宣传信息,承诺无需《动物免疫合格证明》即可提供动物运输服务。后经查明,上述公司近年来多次为未经检疫的动物提供承运服务,其中包括鳄雀鳝、清道夫鱼等被国家明确列入《外来入侵物种名单》《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的动物,加剧外来入侵生物流入本地生态环境的风险,严重威胁生物多样性,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调查和督促履职】
2022年8月,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经查阅多家媒体报道,发现国内多地自然水域出现外来物种鳄雀鳝破坏当地水体生态环境,且该外来入侵物种可通过网络平台购买、运输。北京铁检院结合本地航空运输资源丰富、运输企业众多等因素,对全市互联网平台、从事动物运输公司同步开展线上筛查和线下核实,发现注册地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的5家动物运输公司存在为未经检疫的外来入侵物种提供运输服务的违法违规行为。
2023年2月28日,北京铁检院决定立案。经与北京市顺义区农业农村局开展磋商,明确监管职能后,北京铁检院于2023年3月9日向顺义区农业农村局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对涉案违法从事动物运输的行为进行查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辖区内动物运输公司的监督管理,切实保障动物运输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收到检察建议书后,顺义区农业农村局立即启动整改,但因涉互联网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牵涉因素复杂,整改过程中存在执法难点。为确保整改落实到位,北京铁检院于2023年4月21日召开检察听证会,与会的市、区两级农业农村局代表、专家学者、人大代表、“益心为公”志愿者以及涉案动物运输公司所在的互联网平台负责人对整改方案中存在的争议进行充分研讨,对执法主体、责任主体等问题达成统一意见。
会后,顺义区农业农村局对涉案5家动物运输公司全面开展执法活动,依据违法情形的严重程度分别采取责令下架、警示教育等必要处置措施,同时制发《网络销售、托运动物及农资产品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在全区范围内部署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在普法宣传活动中,先后向辖区内动物运输公司、广大市民群众发放《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动物及动物产品调运宣传告知书》等各类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宣传资料3000余份。
为推动溯源治理,北京铁检院督促行政机关加大对互联网平台的监管力度,引导平台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外来入侵物种等相关关键词筛查拦截机制,定期检查平台内信息发布或经营者行为,并与行业主管部门建立通报、联系机制,配合行政机关对涉网络销售、运输外来入侵物种的各类违法情形共同开展督查整改,在公益保护及长效治理方面形成内外合力。
【典型意义】
生物多样性是衡量生态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集中体现。部分外来入侵物种严重损害入侵地区农林牧渔业生产,对入侵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具有重大威胁。检察机关通过规范互联网动物运输行业发展,防止违法对未经检疫的外来入侵物种进行运输,阻截控制外来入侵物种进入国内自然生态,避免引发人畜共患传染病,助力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和保护成效。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泰州市人民检察院诉王某某等59人非法捕捞、收购长江鳗鱼苗生态破坏民事公益诉讼案
当收购者明知其所收购的鱼苗系非法捕捞所得,仍与非法捕捞者建立固定买卖关系,形成完整利益链条,共同损害生态资源的,收购者应与捕捞者对共同实施侵权行为所造成的生态资源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填“漏洞”强“效果”化解劳动争议——北京东城区法院发布能动司法审理劳动争议典型案例促进劳资双方和谐共赢
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劳动关系和谐与否,事关企业发展和职工利益,事关经济社会的发展稳定。在企业内部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可以推动构建劳资利益共同体,让企业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员工。黑龙江省延寿县“法院+工会”促推用人单位主动履行定期支付伤残津贴义务
2002年,邓某因工伤保险待遇与某公司发生争议并诉至法院。黑龙江省延寿县人民法院判决,某公司应支付邓某相关工伤保险待遇,其中包括每月向邓某支付伤残抚恤金(现称伤残津贴)。重庆市北碚区运用劳动法律监督联动化解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加班工资劳动争议
张某于2009年2月4日入职重庆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科技公司),主要从事生产管理工作。2019年8月5日,双方续签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约定加班费计算基数、工时制度、基本工资等内容。张某在上班期间每日超时工作,但公司并未支付张某加班费,故诉至法院。法院最终判决某科技公司支付张某加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