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世界极危物种猪血木行政公益诉讼案
【关键词】
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 溯源治理 地方立法 人民监督员 公开听证
【要旨】
针对珍稀树种长期管护不当、行政机关职能不清的问题,省市县检察院分别立案,一体化办案,联合开展公开听证,邀请人民监督员参与办案,合力督促省级行政机关溯源治理、厘清职责,推动市区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修复生态。对案件中发现的立法空白问题,推动省人大完善地方立法,助推生物多样性保护长效机制建立。
【基本案情】
猪血木是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植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极危”等级,全球范围内仅在广东阳江阳春地区残存少量野生植株。因多生长于人类居住处,孕育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八甲猪血木生态文化习俗。野生猪血木种群(包括5株已定级古树、1株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猪血木)遭受自然和人为侵害,存在树体受损、生境恶劣、无保护范围、保护措施不足的情况。因野生猪血木成熟植株少、本体繁殖难度大,可能发生物种灭绝风险,破坏生物多样性。
【调查和督促履职】
2022年3月,阳春市检察院在专项巡查中发现本案线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规定,经实地勘查、询问证人、咨询专家意见,4月29日,阳春市院对具有直接管护职责的阳春市林业局和镇政府依法立案,同时逐级上报涉及省市两级行政机关的线索。
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在开展详尽调查后,于5月18日依法立案,查明当地野生猪血木种群长期由无法定管护职能的某省级自然保护区代管,法定职责部门则怠于履职,存在管理保护制度不健全、管护工作职责不清的问题,造成保护工作混乱停滞、保护效果不佳,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广东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和机构编制的相关规定。广东省院邀请人民监督员全程参与办案,监督履职。针对因行政机关职能不清导致管护不善的根源性问题,广东省院与主管全省野生植物管理工作并直管该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广东省林业局进行两轮磋商,对厘清管护责任、落实专项资金、落细管护措施、完善制度建设等达成共识并形成《磋商意见书》。
根据磋商意见,广东省林业局迅速厘清了林业部门、镇政府、省级自然保护区三方的职责,制发整改方案,明确县级林业部门按照属地原则落实管护责任,包括定期调查种群数量、设立保护点检测生长环境、完善日常巡查养护工作、解决土地租用、监督采集行为等,省林业部门对野生猪血木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予以监督,对申报采集手续严格审批。检察机关督促整改后,行政机关权责明确,履职更加主动顺畅,积极采取措施恢复植物生境,推进人工培育野化回归工作,并重新普查,新增上百株幼株和2株三级古树。
2023年1月13日,为确保监督质效,广东省院、阳江市院和阳春市院举行“线上+线下”公开听证。7月27日,组织听证参加人员实地“回头看”,对整改结果进行验收。
案件办结后,省林业部门主动联系广东省院,共同出台广东省“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对办案中发现的立法空白问题,广东省院积极向省人大常委会进行汇报,人大对案件质效予以肯定,采纳了检察机关的立法建议,在2023年7月1日施行的《广东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中增设检察公益诉讼条款,这是广东首次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地方立法中强调检察公益诉讼职能。
【典型意义】
仅存于中国的极度濒危野生猪血木,一旦灭绝将永难再生。本案以解决珍稀植物保护不力的根源问题为导向,由前端管养树木问题深挖根源厘清职责,由融入社会治理延伸完善机制推动立法。既恢复了珍稀古树物种百年风貌,又督促系统施治、齐抓共管,为全省生物多样化保护树立了示范性样本。本案涉及三级行政机关各自职责职能,检察机关以一体化办案机制为依托,分别依法立案,灵活运用诉前程序,融合式高效、系统精准监督。以“线上+线下”云端联结两地会场举行公开听证,不仅提升了司法公信力,更探索了检察公益诉讼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模式,为构建特色生态文化传播体系,讲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检察故事贡献力量。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泰州市人民检察院诉王某某等59人非法捕捞、收购长江鳗鱼苗生态破坏民事公益诉讼案
当收购者明知其所收购的鱼苗系非法捕捞所得,仍与非法捕捞者建立固定买卖关系,形成完整利益链条,共同损害生态资源的,收购者应与捕捞者对共同实施侵权行为所造成的生态资源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罗某甲等人敲诈勒索案——制造、散播负面信息并以有偿删帖方式敲诈勒索
被告人罗某甲、徐某、聂某某、杨某均系新闻媒体从业人员。2019年11月至2022年2月期间,罗某甲注册成立公司,并与徐某、聂某某、杨某以及被告人罗某乙、罗某丙等人共谋通过自媒体发布企业负面消息进而勒索财物。“挂床住院”不诚信,产生费用应自担——喻某诉李某等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
2021年5月某日,李某驾驶小型越野车与停放在路边的轻便二轮摩托车及坐在车上的喻某发生碰撞,造成喻某受伤、车辆受损的交通事故,交警部门认定李某负全部责任。喻某受伤后先后四次住院治疗,共住院801天。事故发生前,李某在某保险公司投保了“交强险”和100万元的“商业三者险”。喻某因与李某、某保险公司就赔偿事宜未达成一致,遂诉至法院请求判令李某、某保险公司赔偿各项损失60余万元。丁某、张某平销售伪劣产品案——通过网络电商平台销售低浓度农药,销售金额上百万元
2022年4月至2023年5月间,被告人丁某明知自己销售的总攻牌“草甘膦异丙胺盐”农药除草剂是不合格产品,而将不合格农药除草剂销售给被告人张某平,销售金额共计122万余元。王某刚、覃某全非法利用信息网络案——依法惩处假冒国家机关网站、提供假证查验服务犯罪
2022年8月以来,被告人王某刚以牟利为目的,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设立假冒的国家机关网站,通过为制售假证人员提供虚假验证查询信息,非法获利共计7 500元。被告人覃某全为王某刚设立假冒网站提供帮助。2023年8月22日,王某刚被抓获。同月25日,覃某全主动投案。二被告人均如实供述罪行并退缴全部违法所得。某汽车集团财务有限公司与刘某等26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起诉状示范文本助力批量金融借款合同纠纷高效立案
刘某等26人分别向某汽车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申请汽车抵押贷款,某汽车集团财务有限公司与刘某等人签署了贷款合同及抵押合同,以其购置的汽车办理抵押登记,并按照合同约定发放了汽车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