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制网讯(记者张丽娥 通讯员文芳芳)“五洲客家音,四海桑梓情。”广东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之一,客家文化是广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广东客家地区的司法行政部门积极开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本土化实践,按照“客家人管客家事”的原则,运用人民调解“后半篇文章”工作机制,将客家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民调解工作,巧用客家家训、谣谚、擂茶、叔公、客属等客家文化,打造矛盾纠纷客家解法,着力实现“客家事客家解”,有效维护客家地区和谐稳定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联席会议现场。 通讯员供图
客家事巧用“家训解”
客家家训是传统中国家训文化的代表之一,是客家文化的精髓,蕴含着客家人忠孝为本的家国情怀、亲善睦邻的行为规范、克勤克俭的生存智慧。梅州通过积极搜集、整理民间流传的具有客家元素的调解古训,调解前组织编写并发放“客家家训三字经”,引导居民学家训、守家训,让客家和平理念深入人心,从根源上预防矛盾纠纷;调解中组织当事人重温家训和文化,引导当事人以和为贵,合理合法地处理矛盾纠纷;调解后制作一份含有家训的调解协议,劝诫当事人履行协议勿再起争端,推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2022年以来,梅州发放含有“客家家训三字经”等客家元素调解宣传资料4000余份。
案例:2022年4月,兴宁市大坪镇丘某甲、丘某乙信、丘某丙、丘某丁四兄弟因赡养母亲问题产生极大分歧。大坪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从客家家训教育入手,强调客家家训“百善孝为先”,再从客家古训中“还生都唔孝顺、死列哩骗鬼神 ”“千跪万拜一炉香、唔当生前一碗汤 ”等进行说教,告诉丘某四兄弟赡养自己的父母既是法定的义务,更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具体行动,通过调解员的说教,最终使四兄弟纷纷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向他们的母亲致歉,就赡养母亲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四兄弟重归于好,让丘母享受天伦之乐。
客家事巧用“谣谚解”
客家谣谚包括客家山歌、童谣和谚语,是客家人的口头创作,如谚语“官司好打,狗屎好食”(意为不要随意打官司,是劝人以和为贵之意),蕴含着当地客家人所特有的生活方式、精神价值以及文化意识。梅州通过聘请懂客家谣谚的调解员,抓住客家人喜欢用客家谣谚抒情、解困、化怨、促和等习惯,通过“说唱”方式现场调解,激活谣谚中的“仁爱礼仪”文化,唤起当事人的客家记忆,引导当事人从内心上化解怨气,比简单的说教讲法效果更加生动透彻。截至目前,梅州组建9900余名熟悉客家谣谚的调解员队伍。
案例:大埔县司法局桃源司法所在2022年调解成功的一起工地赔偿纠纷。湖北籍的王某因驾驶货车不慎将桃源人陈某工地上的钢槽压弯,在赔偿金额上双方没达成一致,选择到司法所申请调解。在司法所所长在了解事情原委后,先将双方事理法理责任理清,然后与工头陈某说情理,其中他提到“我们客家人有一首《客家妇娘》的童谣,里面说到‘人客来到,细声商量;鸭卵炒粉,咸菜煮汤;若有酒肉,让客先尝;热情款待,面上有光’,说的就是我们客家人好客的真实写照,王某千里迢迢来到我们桃源打工不容易,更要展现我们客家人世代相传的好风气、展现我们客家人如金子般重要的好客家风民风……”。经过司法所所长的动之以理、晓之以情的劝解,陈某备受感触,以客家人的好客之道自愿将赔偿金额减少一半,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客家事巧用“叔公解”
客家人常常以祖宗的善行懿德熏陶后人,以先贤的优良品格教育后人,当地的贤能也就是当地的“叔公头”,有着群众基础好、道德威望高、信息来源广、知识水平高等优势,调解纠纷事半功倍。广东梅州、河源、韶关和惠州等客家地区积极吸纳“叔公头”、“五老”和专兼职网格员加入人民调解员队伍,组建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巧用“客言客语”就地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截止目前,这些客家地区建有“炽昌”、“老吴”、“邓火坚”、“练剑青”等客家人品牌调解室63个。
案例:兴宁市“炽昌工作室”是客家人调解工作室的一面旗帜。该调解室负责人张炽昌,是一名司法局退休老干部,一位在调解领域服务奉献30多年的“老专家”,调处矛盾纠纷专业高效、有理有据、依法依规,因为张炽昌对于群众的矛盾纠纷、家长里短的事总爱操心、总爱张罗,所以,群众亲切地喊他“炽昌哥”,也习惯了有纠纷就找炽昌哥,无论大小矛盾到了炽昌哥手里都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张炽昌同志于2021年荣获“年度广东省最美老党员”称号。
客家事巧用“擂茶解”
在客家人的饮食文化中,擂茶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美味,既是日常主食,又是待客茶饮,在客家祠堂或小院内擂个擂茶是客家人普遍隆重待客礼节。河源市紫金县以客家擂茶文化中的“礼”(喝擂茶时不得争吵)“合”(擂茶需至少两人合作完成)“和”(喝擂茶讲究心平气和)“清”(擂茶有清热解烦功效)为引领,通过讲礼请茶、合作擂茶、和气品茶、清心话茶等“四步解纷法”,给当事人创造一个化干戈为玉帛的环境,引导当事人在茶桌上解开心结,化解纠纷。紫金运用“擂茶四步解纷法”年均化解矛盾纠纷约1100件,筑牢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案例:钟建斌与钟强原本是邻居,因双方小孩打架产生矛盾,钟建斌遂拒绝让钟强从其门坪通过,相邻矛盾就此发生。司法所调解员和镇综治中心、龙窝法庭人员去到钟强家时,钟强正在做一道客家特色美食“擂茶”。调解员就一边慢慢陪钟强做擂茶,一边听取讲述纠纷产生发展的过程。详细了解情况后,调解员让钟强主动把钟建斌叫过来喝擂茶,让双方在品茶、话茶过程中敞开心扉,达成和解,修复了邻里关系。
客家事巧用“客属”解
“客属”是天下客家人联络乡谊寻根问祖的统称。广东24个边界县区,纯客家县区有8个,均在梅州和河源。近年来,闽粤赣三省客家县区梅县、平远、蕉岭、大埔、兴宁、和平、连平、龙川分别与福建上杭、永定、武平,江西寻乌、龙南、全南、定南签订司法行政协作协议。三地以同根同源的客家文化为缔结纽带,通过参观客家古民居、开展祖训教育、山歌比赛等活动,开展联谊联建,实现边界地区“客属一家亲”。并通过组建边界联调组织,优化联调队伍,开展联防、联调和联治,绘就客属治理“同心圆”,打造边界平安走廊。截至目前三地组建省际边界联合调委会7个,2021年以来调解边界纠纷案件36件,开展联谊联建活动12次。
案例:谢族黎夫人墓位于西河镇和平村麻园,始建于南宋末年,1991年4月被大埔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谢族黎夫人后裔多数在福建定居,谢族后裔回来祭祖时发现,黎夫人墓堂前偏左下位置兴建了一座新的坟墓,经询问该坟墓为张某某所建,由此引发纠纷。该纠纷牵涉粤闽两地边界,且当事人人数众多,若处理不妥容易引起群体性事件。调委会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和尊重两地客属民风民俗,借助客家风俗习惯的思维劝解双方,使此案纠纷的焦点问题得以解决,成功避免了一起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基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人民调解是化解群众内部矛盾的最有效的形式之一,将客家文化融于人民调解中,用百姓的话为百姓说‘法’解“忧”,更具柔性和温情,有助于实现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有助于守护客家地区安宁祥和。据统计,广东梅州、河源、惠州和韶关等客家地区各类调解组织做实“客家事客家解”,年均化解矛盾纠纷约4.5万件,矛盾纠纷涉及金额约8.5亿,调解成功率约98%。
梅州兴宁市新陂镇司法所开展人民调解工作。 通讯员供图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广东省博罗县公安局举行升警旗仪式热烈庆祝2023年中国人民警察节
民主与法制网讯(记者 张丽娥 通讯员 张志新 李琴)光荣的节日催人奋进,前进的号角振奋警心。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彰显新时...广东博罗公安在惠州市公安机关党建引领结对共建“擂台赛”决赛中
民主与法制网讯(记者 张丽娥 通讯员 雷阿卉)1月16日下午,由广东省惠州市委组织部、惠州市公安局党委联合举办的“结对共建,赛龙夺锦...到年底基本实现全市各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广东佛山召开推进会作出部署
民主与法制网讯(□吴思敏 通讯员 曹炜)4月27日,广东省佛山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暨进一步深化“1+6+N”工作体系建设推进会...广州铁路公安局惠州公安处普宁站派出所紧急救助晕倒旅客 警企民联动彰显生命至上
民主与法制网讯(□黄援媛 通讯员 周小琪)5月12日傍晚,普宁站站台上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牵动了众人的心。一名旅客突发身体不适瘫倒在地...警惕“线上诈骗+线下取现”!广州天河警方挽损12.8万元抓4人
民主与法制网讯(□吴思敏 通讯员 沈萧健 张梦彦)发送陌生邮件,设下“刷单兼职”骗局,再通过运送现金或黄金到指定地点的隐蔽手段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