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新闻》日前报道说,日本政府希望在明年3月底前分配电波频段用于无线送电,并制定相关规则推动企业积极参与,日本无线送电技术将进入实用化阶段。
无线送电是指无需插入充电线而是借助通信电波为数字设备供电。此前,日本无线送电技术已经应用于智能手机和电动汽车,但以10厘米左右的短距离为主。即将进入实用阶段的技术是通过天线在距离1—10米之间对设备进行供电。
据当地媒体报道,日本总务省将于明年3月底前把920兆赫、4000兆赫和5700兆赫3个电波频段划拨用于无线送电。为防止造成干扰,总务省还要求企业在装备无线送电设备前事先申报。
作为第一步,总务省将允许在室内无人环境下使用无线送电技术。在就电波对人体的影响以及对其他通信设备造成的干扰等情况进行评估后,逐步把使用范围扩大到室外和有人的环境。
据悉,松下公司正在研发只有名片大小、可以从5米外给纽扣电池充电的信号接收部件,可用于住宅、办公室、工厂和基础设施的监控和维护等。欧姆龙公司计划把无线送电技术用于标签管理设备和机器人传感器,有望在2023年3月底前推出相关产品。东芝公司致力于将这项技术应用到相机、小型机器人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日本的大学等研究机构也在推动无线送电技术实用化。来自京都大学的一家初创企业开发的无线输电产品,能够在1米外为纽扣电池充电,可以作为电子标签供物流仓储企业使用。
据一家调查公司预测,全球无线输电市场规模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到2027年将达到3.235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104日元)。
(本报东京12月10日电)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下一篇:北京推行科研人员社会化评价
新晋高速韩口隧道项目创新运用“BIM+”技术 为高难度工程装上智慧“大脑”(新视点) 本报记者 邱超奕
头顶是悬崖峭壁,脚下是狭窄便道,眼前是重重迷雾……位于太行山南麓的河南辉县市轿顶山山腰上,一项高难度工程正在紧张推进,这就是由...银行以企业专利权为质押 为创新型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本报记者 屈信明
(责编:林露、李昉)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在京召开 部署2021年八个方面重点工作
人民网北京1月22日电 (记者林露)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21日在京召开。本次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举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