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考量。科技工作者要深刻把握新时代科技创新的阶段性特征和主要任务,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十三五”时期,我国研发投入强度从2.06%提高到2.23%,基础研究经费增长近一倍,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5年的第二十九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十四位,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科技创新在总体上仍处于追赶路上,面临一些“卡脖子”技术问题。要科学把握世界发展大势,把创新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变量,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跟上甚至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新方向,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
推动高质量发展,既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才能有效保障国家科技安全、把握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机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要把握产业变革机遇,不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形成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面向未来,从科技大国加速向科技强国迈进,必须注重强化科技创新的战略导向、攻坚协同、力量集结和评价改革,不断加强科学技术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方位、系统性战略支撑。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把科技创新作为民族进步、国家兴旺发达的核心推动力。鼓励交叉学科研究,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产业化对接融通,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实施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加强科学家精神培育,教育引导广大科技人才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明确科技创新评价导向,完善科技创新分类评价体系,营造潜心研究、追求卓越、风清气正的科技创新环境。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新晋高速韩口隧道项目创新运用“BIM+”技术 为高难度工程装上智慧“大脑”(新视点) 本报记者 邱超奕
头顶是悬崖峭壁,脚下是狭窄便道,眼前是重重迷雾……位于太行山南麓的河南辉县市轿顶山山腰上,一项高难度工程正在紧张推进,这就是由...银行以企业专利权为质押 为创新型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本报记者 屈信明
(责编:林露、李昉)扎根田间地头,对症下药、综合治理 啃下盐碱地修复这块“硬骨头”(创新故事) 本报记者 赵永新
盐碱地改良是一道世界性难题,耗时长、成本高、效果差、易反复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业内专家。前不久,从中国农业大学传来好消息:学校引进...加强国际协作 重视商业航天 欧洲加速发展航天事业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 牛瑞飞
欧洲航天局日前召开年度记者会,宣布2021年的3个重要航天项目:将两位欧洲航天员送往国际空间站;与美国航天局合作,发射新一代太空望...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在京召开 部署2021年八个方面重点工作
人民网北京1月22日电 (记者林露)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21日在京召开。本次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举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