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10月份,工业和服务业较快增长,投资消费企稳回暖,生产要素趋于活跃,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经济运行延续稳定恢复态势。经济增长面在拓展,增长势头进一步巩固。展望下一阶段,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韧性、修复能力和发展潜力,有基础有条件实现全年预期目标。
“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延续稳定恢复态势,生产稳中有升,需求企稳回暖,就业继续改善,物价总体平稳,市场预期向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11月16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10月份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工业和服务业较快增长,新动能持续增强
“前三季度,中国经济累计增速年内首次转正。10月份,经济延续了稳定恢复态势,增长面在拓展,恢复过程中的不平衡状况在改善,增长势头进一步巩固。”会上,付凌晖从四方面介绍了10月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工业和服务业运行平稳、较快增长。
先看工业。10月份,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增速与9月份持平,比上年同期高2.2个百分点。1—10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较1—9月加快0.6个百分点。从行业面看,41个规模以上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4个行业实现增长,占全部行业八成以上。
再看服务业。10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7.4%,比上月上升2个百分点,增长明显加快。构成服务业生产指数的8个大类行业中,有7个实现增长,其中5个行业的指数增速比上月加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14.5%,对整个服务业的支撑比较明显。
——投资消费企稳回暖。
从投资情况看,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8%,比1—9月份加快1个百分点,10月份环比增长3.22%。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0.7%,比1—9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下降5.3%,降幅比1—9月份收窄1.2个百分点。
从消费情况看,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576亿元,同比增长4.3%,增速比上个月加快1个百分点。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4372亿元,同比增长0.8%,增速年内首次转正;商品零售34204亿元,增长4.8%,比上个月加快0.7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正增长。
——生产要素趋于活跃。
人员流动恢复。10月份,全社会客运量降幅明显收窄;国庆中秋假期,全国游客数量已经恢复到上年同期七成以上。
货物运输加快。10月份,全社会货运量同比增长7.2%,其中公路货运增长8.9%。
资金比较充裕。10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0.5%,其中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9.1%,连续4个月回升,体现出经济运行活跃度在上升。
——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
新产业快速增长。前10个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7%,比1—9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
新业态增势良好。前10个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6%,比1—9月份加快0.7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4.2%。在其带动下,前10个月快递业业务量增速接近30%。
新产品广受青睐。10月份,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挖掘铲土运输机械、微型计算机设备、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94.1%、38.5%、30.2%、28%、20.4%。
此外,1—10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09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9月份下降0.1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消费保持恢复态势,进出口贸易好于全球整体水平
疫情防控成果明显,消费环境逐步改善;就业增加、收入增长,消费能力稳步提升;促进汽车消费、服务消费等政策陆续出台,消费政策发力见效……10月份,在多种有利因素叠加之下,消费保持了恢复态势。
“从需求来看,前期由投资带动的特征比较明显,10月份消费的跟进恢复对经济的持续性会产生良好带动作用。”对10月份消费特点,付凌晖作了解读:一是消费的面在扩展,18个限额以上商品大类中,有17个实现了零售额增长,其中有9个大类保持了两位数增长;二是商品零售、服务消费均实现持续改善,说明消费信心有所增强;三是线上消费快速增长的同时,线下消费也在恢复,前10个月规模以上超市的零售额增长3%,百货店、专业店等零售额降幅明显收窄;四是在吃、穿、用等基本生活消费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同时,升级类消费和大宗商品的消费回暖明显。
内需渐旺的同时,我国进出口贸易也保持了增长态势。10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28370亿元,同比增长4.6%,前10个月同比增长1.1%。
“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外贸潜力比较大、韧性比较足,也与今年外贸形势有较大关系。”付凌晖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口罩、医疗设备等出口大幅增加,“前10个月,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出口超过900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在‘宅经济’带动下,家用电器、笔记本电脑、移动办公设备等出口也明显增加。”他分析认为,尽管后期我国进出口贸易可能面临一些不确定性,但仍会好于全球整体水平。
经济持续恢复的有利条件较多,四季度增长有望加快
第四季度乃至全年,中国经济将展现出怎样的运行态势?
“下一阶段,经济持续恢复的有利条件还是比较多的。四季度增长可能会比二季度、三季度进一步加快。”付凌晖用一些先行指标进行了分析:
投资继续回升。看投资先行指标,10月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14.9%,增速仍在加快;看资金保障情况,1—10月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6%,预示投资回升态势有望持续。
企业预期良好。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4%,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5%,均已连续8个月稳定在50%以上。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餐饮、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9%以上较高景气区间,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2.2%,连续4个月位于6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贸复苏进程迟缓,国内经济全面恢复仍面临诸多挑战。”展望下一阶段,付凌晖表示,我们要看到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韧性、修复能力和发展潜力,“加上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中国经济有基础有条件持续稳定恢复、实现全年预期目标。”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新晋高速韩口隧道项目创新运用“BIM+”技术 为高难度工程装上智慧“大脑”(新视点) 本报记者 邱超奕
头顶是悬崖峭壁,脚下是狭窄便道,眼前是重重迷雾……位于太行山南麓的河南辉县市轿顶山山腰上,一项高难度工程正在紧张推进,这就是由...银行以企业专利权为质押 为创新型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本报记者 屈信明
(责编:林露、李昉)扎根田间地头,对症下药、综合治理 啃下盐碱地修复这块“硬骨头”(创新故事) 本报记者 赵永新
盐碱地改良是一道世界性难题,耗时长、成本高、效果差、易反复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业内专家。前不久,从中国农业大学传来好消息:学校引进...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在京召开 部署2021年八个方面重点工作
人民网北京1月22日电 (记者林露)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21日在京召开。本次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举行,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一年来进一步保护和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本报记者 邱超奕
2019年10月,国务院颁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促进《条例》更好落地见效,受国务院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