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预付式消费,想必没有人会陌生。从理发店、水果店的小额充值到培训机构的大额充值,商家打出最大力度优惠的旗号,用铺天盖地的宣传吸引消费者先交钱、再消费。消费者也往往难以抵挡“充值越多,送的越多”的诱惑,索性就办卡充值了,这是很常见的预付消费套路,然而近年来预付式消费纠纷颇发。
【案情介绍】
陈某在江油某健身健美俱乐部(以下简称健身房)缴纳会费,并办理了终身会员卡,健身房承诺为其提供终身健身锻炼。
后来,该健身房在其公众号上发布了其名下店铺关闭的通知,并声称2017年前办理的终身会员在2022年3月31日后不能再到健身房锻炼,想要继续健身可以重新优惠办理其新开店铺的健身会员卡;对于2018年后办理的终身会员,只能享受5年锻炼时间。
该通知发出后,陈某觉得自己的权益受到了损害,要求健身房继续履行终身健身合同,若不能继续履行合同应退还其已交会费。
【法院审理】
预付式消费系消费者与经营者约定,消费者预先支付资金作为预付款项,消费者在一定期限内持续接受服务的一种消费模式。在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收取服务费用后又未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及方式提供约定的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三条规定,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继续履行或者退还未使用部分的预付款。在以“终身卡”形式办理会员卡导致合同约定的服务期限不明的情况下,法院结合侵权纠纷司法实践将“终身卡”的服务年限认定为20年。
最终,本案按上述标准酌情认定案涉终身卡未使用年限的比例,由健身房向陈某退还未使用的会费。
【法官提醒】
当下社会,预付式消费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消费形式,在休闲健身、美容美发、教育培训,甚至是家政服务、衣物清洁、蔬果生鲜等消费领域都有出现。
经营者为了尽快收回前期投入,根据预付金额的高低,以超低的折扣吸引消费者,但这种消费模式需要消费者预先支付大额款项,导致消费行为被长期“捆绑”,因此承担较高的合同履行风险。
在此,提醒消费者避免盲目消费,尤其是在超长期限的预付款消费合同中,消费者应综合评估经营者的经营能力、自身的需求等各方因素,作出消费期限、消费方式等方面的合理选择,避免经营者因经营不善或其他因素导致营业场所关闭无法继续履行合同给消费者造成的不必要损失。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