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维
“十四五”以来,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记者6月25日从国家知识产权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2023年底,我国知识产权人才规模已从“十三五”末的69万人增长至86万人。其中,行政管理和执法人才数量超3万人,已建成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人才数量超2200人,助力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稳步提升。
知识产权人才是发展知识产权事业的第一资源,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战略支撑。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从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评价激励机制、流动配置机制等方面对知识产权人才工作作出部署。国家知识产权局认真落实相关部署,制定并扎实推进《知识产权人才“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人事司司长张志成介绍,在运用方面,全国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达3.4万人,具有专利代理师资格的人才超7.6万人,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知识产权人才数量也快速提升,促进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加速释放。在公共服务方面,从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人才队伍规模超4000人,持续提升便民利企水平。在国际化方面,已选拔培养国际型审查人才约270人,知识产权涉外教师150余人,遴选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专家119人,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基础人才方面,全国中级以上知识产权师近2万人。此外,国家知识产权局还有专利审查员、商标审查员超1.8万人,助力知识产权工作提质增效。
国家知识产权局还持续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训。据统计,“十四五”以来累计举办各类知识产权培训班250余期,培训人数超5.7万人次。
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规划》明确提出北京、上海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知识产权人才高地目标任务。为此,国家知识产权局系统谋划在三地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路径,支持三地制定出台人才方面政策文件,分类指导区域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在系统推进知识产权专业学位建设方面,去年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积极推动成立全国知识产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支持教指委发挥宏观指导作用。指导高校知识产权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目前,全国累计有30余所高校已建设或申请建设专业学位授权点,并实现了我国知识产权领域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零的突破。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韩伟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央视网消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移动纪检监察组、吉林省纪委监委消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外卖员进不了小区咋办?平台不签劳动合同咋办?遇到恶意投诉咋办?安徽出台规定
外卖员进不了小区咋办?平台不签劳动合同咋办?遇到恶意投诉咋办?安徽率先立法保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制图/李晓军 本报记者 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