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网友发布视频称,自己在打车时疑似遇到司机调表现象。视频中显示,该出租车的计价器几乎1秒跳1元。12月8日,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就此事回应称,涉事司机本人已经承认违规安装了“小马达”制造不真实的里程和金额数,拟对其作出取消客运服务营运资质的处罚,并且禁止其5年内从事出租汽车行业的工作。另据透露,当地交通执法部门正对全市范围内的运营出租车开展常态化执法检查(据12月9日看看新闻Knews消息)。
根据出租车公司提供的行车轨迹,该车此单实际载客行程只有9.04公里,但安装“小马达”后计价器显示出来的则为20.9公里,计费当然也就“上去”了。“小马达”虽小,其危害性却不容低估。出租车作为公共交通工具,事关无数人每天的日常生活,因此,其收费标准和计费方式都有着严格和明确的规定,一旦计价上被作了假,受侵犯的不仅是消费者权益,整个出租车行业的信誉和运营秩序都将受到负面影响。而且,“小马达”的出现已经不是第一次了:2021年5月,江苏省常州市就发生过出租车司机擅自安装“小马达”被投诉和查实的情况。更有甚者,通过安装非法设备修改行车轨迹和里程,这样的情形在网约车领域也发生过。早在2020年底,浙江省杭州市就出现过网约车司机在车上擅自安装GPS定位修改设备“小尾巴”的情况。最终,“小尾巴”的设计者和使用者都被追究了刑事责任(据2023年8月28日《浙江法治报》)。
随着违规行为被查处,对相关领域的全方位执法检查和治理也随之展开。但以目前的检测手段,“小马达”作为外接设备还很难被监测到,上海市交通委员会提醒,市民乘客乘坐出租车时要提高警惕,遇到类似情况可以投诉或直接报警。如此看来,既然动态的、实时的监管手段目前还难以杜绝“小马达”的安装和使用,那么,一旦查实类似问题就盯住不放,深挖“小马达”的设计、生产、销售环节并开展溯源打击,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工作了。
揪住非法设备这个“牛鼻子”,至少有以下几个问题要查清楚:一是“小马达”的设计行为是否涉嫌违法犯罪?据了解,与“小马达”类似的“小尾巴”,就是一名软件工程师俞某某“钻研”、设计并在网上销售的,最终,俞某某因犯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被追究刑事责任。二是“小马达”的生产者为谁,也值得彻查清楚,堵住源头。若等这样的非法产品流入市场再去事后防范,必然大大增加执法、司法成本。三是对销售和购买、使用“小马达”的非法链条,更有必要彻底予以斩断。“小马达”这样的非法设备,司机买它干什么?不言自明。对于违规司机,取消资质和禁止从业当然必要,但同时也应透过个案,深查“小马达”的整条“黑色产业链”,强化溯源治理。
此外,对于“小马达”“小尾巴”之类的非法设备,有关电商平台和监管部门也应切实加强审查和监管,及时堵住对类似商户、商品的审核漏洞,严防类似的“神器”通过平台流向市场。
[ 责编:余晓妍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法润三晋 e法同行】创意集市上,山西这“Young”普法!
光明网讯(见习记者 刁慈)“我们这个活动主要通过趣味性游戏的方式,让大家更好地掌握法律常识,比如不做电信网络诈骗的‘工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