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董凡超
当地时间12月6日,第十三届中国—东盟成员国总检察长会议在越南河内召开,会议由越南最高人民检察院主办,主题是“加强预防和打击高科技犯罪及跨国犯罪的国际合作”。国家首席大检察官、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率中国检察代表团出席会议。开幕式前,越南国家主席武文赏会见与会各国检察代表团团长。开幕式上,武文赏致欢迎辞,越南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黎明智、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分别致辞。开幕式后举行全体会议,应勇和与会东盟各成员国检察代表团团长、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律政司司长林定国、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检察院检察长叶迅生围绕会议主题分别作主旨发言。
应勇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中国与东盟山水相连,血脉相亲,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自1991年建立对话关系以来,政治互信不断加强,经贸关系更加深化,各领域合作全面推进,走出了一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光明大道。中国—东盟成员国总检察长会议机制自2004年创立以来,各国检察机关坚持平等对待、互利共赢,加强高层互访,在共同打击跨国犯罪、司法协助、业务培训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交流合作,为促进本地区和平稳定、繁荣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机制已成为亚洲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的司法检察合作平台。今年是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20周年,也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中国检察机关将紧紧围绕习近平主席与东盟各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与各国检察机关一道,坚守团结自强初心,秉持合作共赢精神,保持多渠道多领域沟通协商,为建设更为紧密、繁荣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应勇在主旨发言中指出,高科技犯罪具有专业化、智能化、隐蔽化特征,犯罪手段不断翻新演变,技术对抗增强。特别是跨境实施的高科技犯罪,呈现空间网络化、数据价值化、组织虚拟化、实施迅即化、证据海量化等特点,易导致侦查取证难、证据跨境移交互认难等问题。高科技犯罪和跨国犯罪作为世界性治理难题,严重侵害各国公民合法权益,危害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国始终高度重视预防和打击此类犯罪,制定完善相关法律,坚持依法有力打击,加强犯罪资产追回,加强国际执法司法合作,不断提升惩治和治理质效。中国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和保障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司法机关,在预防和打击高科技犯罪、跨国犯罪方面负有重要责任。中国检察机关充分履行检察职能,依法批捕起诉利用网络实施的犯罪、走私犯罪、涉外毒品犯罪等,持续加大反洗钱工作力度,加强高新技术领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织密法治“防护网”。
会议闭幕前,与会各国检察代表团团长共同签署了《第十三届中国—东盟成员国总检察长会议联合声明》,充分肯定这一会议机制对加强东盟成员国检察机关和中国检察机关在共同打击跨国犯罪方面的重要性,决定在刑事司法协助、检察人员培训和专家交流、法律文件和检务信息共享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迅速有效地打击跨国犯罪特别是高科技犯罪,以确保中国及东盟各成员国的和平、稳定、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三部门印发意见规范涉企行政执法 纠正小错重罚、以罚代管等突出问题
本报讯 近日,司法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工商联印发《关于进一步发挥行政复议监督职能规范涉企行政执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