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师狂玩几天“吃鸡”游戏揭开外挂侵权内幕
国内首起游戏公司起诉外设厂商案件背后的故事
□ 本报记者 余东明
□ 本报实习生 张若琂
“大吉大利,今晚吃鸡!”喜欢网游的人都知道,所谓的吃鸡并不是真的吃鸡,其指的是一款非常时尚、非常流行的网络游戏——和平精英。
“接手‘吃鸡’游戏外挂侵权案后,我没有直接进行鉴定,而是和同事一起疯狂地玩了几天‘吃鸡’游戏。”近日,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司鉴院)声像和电子数据鉴定研究室正高级工程师郭弘向《法治日报》记者讲述了3年前经办的一起关于游戏外挂的鉴定案件。
在调到司鉴院之前,郭弘一直在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工作,办理过很多“全国第一案”,比如全国首个微博外挂案、全国首个微信外挂案,还有全国最大涉外信用卡诈骗案等。
此前她对“吃鸡”游戏并不熟悉,因此鉴定开始前,她和另一个鉴定人加班加点运行这款游戏,主要是为掌握该游戏的运行模式和熟悉游戏操作。
“传统的外挂实际上就是一种突破网络游戏技术保护措施的作弊程序,一般分两种,一种是脱机外挂,另一种是修改游戏客户端内存。而我们这次做的是一种新型外挂——物理外挂。”说到外挂,郭弘俨然一位游戏专家。
时间追溯到2020年4月20日,腾讯公司找到司鉴院,要求对和平精英(吃鸡)外挂侵权案进行司法鉴定。“软件类的外挂比较容易判定,而硬件类的外挂却很难判定,这是国内首起游戏公司起诉外设厂商的案件,诉讼中迫切需要这个鉴定结果,但当时还没有鉴定机构进行过此类鉴定。”郭弘说。
涉案的两款物理外挂都是那种小巧的游戏手柄。和平精英是一款射击游戏,这两款外挂可以利用预设高频脉冲信号,模拟人手触摸手机屏所产生的信号,以达到快速触屏点击效果的游戏外设。游戏中使用这两款外挂,一是提高枪的射速,二是让不能连发子弹的枪具备连发功能。正如该产品的广告语所言:一键连点,隔空吃鸡。
郭弘他们接受的委托是在游戏训练场模式中,检验在使用外挂和不使用外挂的情况下,打完一匣子弹所需时间差异。
“我们用秒表计时,每一把枪配有5匣子弹,鉴定过程中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屏幕录像。”郭弘告诉记者,每一匣子弹有30发,他们将屏幕录像提取成一帧帧的图像,再分析两发子弹之间的间隔时间,以此测速。
“由于实际操作中每一秒钟帧数不固定,每一帧我们都要看。”郭弘向记者坦言,这样的检测工作量非常大,3个鉴定人连续工作了很多天。
最终经过反复检测,确定了每一把枪在开挂和不开挂情况下的平均射速。其中一款外挂开挂后5.54秒可以打完一匣,另一款外挂开挂后只要3.8秒,而不开外挂则需要7.8秒才可以打完一匣。
这个看似简单的鉴定结论,其实是郭弘和同事在看了8000多张图片后得出的。
郭弘的主攻专业是电子数据鉴定,大部分游戏私服、外挂鉴定都涉及这一方面,但也有例外。2018年,上海警方找到郭弘,将一起盗版网络游戏案件交给了她。
棘手的是此案无法提取代码。“一般来说我们鉴定游戏侵犯著作权,是对比A代码和B代码之间的相同之处,但这个案件的侵权方拒不配合鉴定,不肯提供游戏代码,那我们只能做图像鉴定了。”于是,郭弘将此案交给了专攻图像鉴定的工程师卢启萌。
卢启萌收到的检材只是一段模糊的录像。“代码没有,侵权游戏也已下架,只剩这段玩游戏时录下的视频。”卢启萌说,而且视频清晰度非常糟糕,是用其他设备对着手机屏幕翻拍的。
好在司鉴院的图像清晰化处理技术“独步江湖”,他们第一步将3分21秒的视频按内容分类后,进行了清晰化处理。
第二步是分析两款游戏的相似程度。玩过网游的都知道,每个游戏场景都有许多部分组成:打怪的血条、NPC的形态、对话框、福利大厅、任务栏……而对比两款游戏后,卢启萌发现,他们几乎一模一样!
“我记得有一个场景,是显示玩家武力值的,里面有火焰的动态图像,一共有9帧,我们分析发现9张图火苗的形态是完全一样的。”卢启萌告诉记者。
经过20余天的严谨分析,卢启萌等人得出鉴定意见:两款游戏除了游戏名称和部分数值内容外,其余对应内容一致。
这并不是卢启萌处理的第一起游戏案件,但此案尤为特殊,让她至今印象深刻。“此案的鉴定区别于常规的图像同一性鉴定,涉及图像的相似性鉴定,而当时这项技术的应用领域还相对较小。”
但应用少并不意味着完全无法突破,卢启萌翻开那份鉴定意见书,里面详细记录着检材各个场景的相似性对比,并且附上了对比图片。
“当被侵权方没有更多证据时,如果没有我们的鉴定报告,可能连案都立不了,更别谈维权了。”卢启萌说,在网络游戏盛行的今天,保护知识产权人人有责,作为鉴定人则需要更加努力地去提供“别样支撑”。
[ 责编:陈畅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印发 二十四项举措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
本报记者 刘欣 江河哺育生命、支撑发展、承载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江河保护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大幅提升,...“驴友”探险被困,救援费要不要付下?专家:有偿救援制度配套必要的行政处罚
本报记者 赵丽 本报见习记者 丁一 近日,两位“驴友”在北京怀柔爬野长城被困,救援人员深夜寻找助其脱困。此事发生后,不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