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晨
6月26日是第36个“6·26”国际禁毒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10起毒品犯罪和涉毒次生犯罪典型案例,旨在昭示人民法院对毒品犯罪依法严惩的一贯立场,增强全民识毒、防毒、拒毒意识。其中,走私、运输毒品罪犯张胜川,贩卖、制造毒品罪犯严荣柱,贩卖、运输毒品罪犯董胜震、阮新华,故意杀人罪犯韦颖,均已被依法执行死刑。
此次公布的案例体现了严厉惩治源头性毒品犯罪的坚定立场。张胜川作为犯罪集团首要分子,组织、指挥数十人走私毒品入境并运往全国各地,罪行极其严重;严荣柱组织多人制贩新型毒品甲卡西酮,董胜震向社会大肆贩卖,罪行极其严重;吴纪剡等组织多人非法生产制毒物品麻黄碱,情节特别严重,均应依法严惩。
其中,严荣柱、董胜震案,系最高法首次公布因涉新型毒品甲卡西酮犯罪核准被告人死刑的案例。同时,结合当前毒品滥用情况和犯罪形势,此次公布了4起涉有医疗用途麻精药品的案例,占比为历年最高,旨在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遵规守法和安全用药意识,体现了依法严惩新型毒品犯罪的鲜明态度。
除体现依法严惩的案例外,此次还公布了对具有自首、从犯等情节的毒品犯罪分子依法从宽的案例。其中,蔡泽雄、林小波积极响应敦促投案自首通告,主动自境外回国投案,认罪悔罪,人民法院对二人依法从轻处罚,兑现了政策,体现了区别对待,做到了宽以济严。在涉毒次生犯罪方面,韩敏华案是一起走私麻精药品入境后用于实施强奸犯罪的典型案例,韦颖案是一起因吸毒诱发严重暴力犯罪的典型案例,充分反映出毒品对个人和社会的严重危害,发人深省。
下一步,人民法院将继续坚持依法从严惩处毒品犯罪,深入推进毒品案件审判能力现代化,持续提升禁毒综合治理效能。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