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调查局】
编者按:这里是民生调查局,见人所未见,调查民生之变。关注你想关注的、你没关注的,调查你想看的、未看到的。
中新网4月27日电 (中新财经记者 谢艺观)满房!涨价!已订完!
随着国内旅游市场强劲复苏,有平台预测,今年“五一”假期或将迎来国内旅游市场五年来“最旺的一季”。与此同时,部分热门城市的酒店、民宿生意变得火热起来。
满屏“已订完”
今年的“五一”假期,酒店民宿有多火?某服务平台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10日,“五一”假期期间国内的住宿、交通、景点门票等预订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约200%,住宿预订潮更是提早了两周。
其中,淄博“五一”住宿预订量较2019年上涨800%,增幅位居山东第一;云南德宏地区的住宿预订量较2019年增长超4000%;南北疆环线上的喀什、伊犁,甘南环线上的甘南,住宿预订量增幅均约1500%。
以最近凭借烧烤出圈的淄博为例,记者搜索多个预订平台发现,“五一”假期期间,当地大多数酒店民宿显示“已订完”。在社交媒体上,亦有不少人反映,“五一”假期去淄博已订不到房,询问该如何找到合适的酒店。
在某平台上搜索淄博的酒店,“五一”假期期间,满屏都是“已订完”。
“目前都已经订出去了,‘五一’可能是假期的原因,一周前就订完了。”淄博市某民宿老板告诉记者,“即使是平时的周五周六,也需要提前三四天订,最近一个月都是这种情况。淄博市其他民宿也是这样,现在一到假期,房间都订满了。”
预订火爆带来酒店民宿价格上涨。
记者在某预订平台注意到,某酒店豪华大床房,在4月25日的价格还是269元,到5月1日价格就已涨到859元。
有民宿平台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4月17日,该平台“五一”民宿提前预订量是2019年同期的2倍,平均间夜价格达到534元。
数据显示,大理洱海附近,平时价格300多元的民宿,“五一”期间价格涨到了1600元。当地民宿老板告诉记者,每到假期,房间价格都会有调整。
“毁约”行为合法吗?
涨价之外,也有酒店、民宿出现了“毁约”情况。
在北京上学的涂静告诉记者,她和同学在3月18日就以一晚447元的价格在武汉预订了6人住的民宿。“但4月11日的时候,房东以房间要长租为由,想让我们退房,并拒绝给我们补偿损失。”交涉无果的涂静只能寻求平台客服介入。
假期准备去厦门游玩的萌萌近日在多方比价下,以266元的价格在厦门的某公寓式酒店订到了一间房,但随后酒店方联系到她,“称新员工不会操作,平台搞错了,现在房间售价要1600元。”
这些行为合法吗?
时代九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闫兵告诉记者,“通常消费者在使用平台预订酒店时,会收到一个确认单,此时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合同关系即已成立,经营者要求退单或涨价的行为都涉嫌违约。”
在闫兵看来,经营者所谓的“忘记改价”或“操作失误”,其实直白的解读就是“忘记涨价”,但是这种“忘记”的后果不能以民法典中的“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条款主张撤销或解除,相关的后果也只能由经营者自行承担。“如果经营者拒不履行合同,则消费者有权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赔偿损失。”
闫兵还称,目前主流的平台机构都有类似的服务条款以及对经营者的约束机制。消费者遇到此类问题也可以选择优先向平台投诉,以节约维权成本。
铁路上海站“五一”小长假单日旅客发送量或创历史新高。铁路上海站供图
平台回应、多地出手
记者获悉,携程、同程、飞猪、小猪民宿等多家在线预订平台近日接连发声,如果商家出现“毁约”情况,平台将与酒店协调为客人安排原标准或以上级别的房间入住,并按照平台用户权益保障政策,承担由此产生的差价(部分平台明确差价金额上限为原订单首晚房费的3倍)。
其中,飞猪、小猪民宿还提到,民宿商家“毁约”后,若客人决定不再入住,将与其协商,在全额退款的基础上,最高赔付首晚房费。
同时,记者注意到,多地已对五一期间的价格秩序提出专门要求。
例如,淄博市近日发布的通知明确,在2023年“五一”假期前后,对宾馆酒店客房价格实行涨价幅度控制措施。按3月1日-3月31日宾馆酒店各类型客房平均实际成交价格(包含线上、线下所有实际交易结算金额),上浮超过50%的,按哄抬价格行为予以查处。
截图自淄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
云南的大理、丽江等热门旅游城市也相继发布假期旅游市场价格行为规范的通告。其中提到“不得在电商平台等渠道预订房间订单生效的情况下单方面毁约,或者擅自提高价格。”
丽江在通告中还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法律法规,经营者违反明码标价规定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罚款;有价格欺诈行为的,最高可处50万元罚款。(文中所涉部分人名为化名)(完)
[ 责编:张悦鑫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印发 二十四项举措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
本报记者 刘欣 江河哺育生命、支撑发展、承载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江河保护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大幅提升,...造谣传谣“院士预测广东将发生8级以上大地震”,4人被依法查处
央视网消息:公安部网安局7月11日通报,工作发现,近日一张“院士预测广东将发生8级以上大地震”的截图在网络上传播,引发大量网民关注...“驴友”探险被困,救援费要不要付下?专家:有偿救援制度配套必要的行政处罚
本报记者 赵丽 本报见习记者 丁一 近日,两位“驴友”在北京怀柔爬野长城被困,救援人员深夜寻找助其脱困。此事发生后,不少网...云南明确导游被吊证处罚后不得再申证,严查恶意尾随、“包厢式”推销商品
近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云南省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诚信建设10条措施》,剑指“不合理低价游”,“一对一”恶意尾随、“包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