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典型案例
以案释法 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最高人民法院27日发布老年人权益保护典型案例,着眼居家养老、财产权益保护等民生问题,聚焦健康养老、消费欺诈等重点领域,加强以案释法。“人民法院通过案件审理、制定司法解释和司法政策、发布典型案例等方式,为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提供司法保障。”最高法民一庭庭长陈宜芳介绍。
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严某有三名子女,三人都愿意担任老人的监护人,且认为其他子女在监护方面存在不利因素,互相争执不下,起诉申请由法院指定监护人。
“该案中,人民法院考虑最便利履行监护职责等情况,判决指定其中一名子女担任监护人。同时,要求其每月定期向其他子女公示财产管理及监护情况,对监护人监督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最高法民一庭二级高级法官王丹说,法院既引导监护人自觉履行监护职责,让失智、失能老年人感受到家庭温暖,也为在家庭内部如何对监护人履职情况进行监督提供指导。
民法典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意定监护制度。“该制度对老年人尤其是担心可能导致失能、失智的老年人非常友好。”王丹介绍,老年人可在身体尚康健、神志尚清晰时与自己最信任的人提前签订意定监护协议,受委托者可以是其亲属、朋友、同事,还可以是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组织。
近年来,商业保险机构为老年人健康养老提供了更多选择,但有的保险产品投保门槛较低,而老年人多存在一些基础病,容易产生纠纷隐患。
李某向某保险公司投保了老年防癌险,后因确诊癌症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以老人曾患慢性支气管炎未如实告知为由拒赔。“健康保险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重要保障。”陈宜芳说,本案判决明确,李某投保老年人健康保险时已根据保险公司询问事项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对保险公司询问之外的事项不属于告知范围,有力维护了患重大疾病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健康消费是老年人关注的重要领域。一些商家利用老年人对健康的重视,通过夸大产品保健治疗功能诱导老年人消费。
老人杨某经介绍加入某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销售微信群,工作人员在群内不断宣传推广一款冷敷贴产品,宣称能抗衰老、预防疾病等。后杨某花费近3万元购买产品,但使用后未觉见效。审理法院认为,在微信群对医疗器械、药品等功效进行虚假宣传误导老年消费者,构成欺诈,应当承担退一赔三的惩罚性赔偿责任。(魏哲哲)
[ 责编:张悦鑫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印发 二十四项举措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
本报记者 刘欣 江河哺育生命、支撑发展、承载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江河保护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大幅提升,...造谣传谣“院士预测广东将发生8级以上大地震”,4人被依法查处
央视网消息:公安部网安局7月11日通报,工作发现,近日一张“院士预测广东将发生8级以上大地震”的截图在网络上传播,引发大量网民关注...“驴友”探险被困,救援费要不要付下?专家:有偿救援制度配套必要的行政处罚
本报记者 赵丽 本报见习记者 丁一 近日,两位“驴友”在北京怀柔爬野长城被困,救援人员深夜寻找助其脱困。此事发生后,不少网...云南明确导游被吊证处罚后不得再申证,严查恶意尾随、“包厢式”推销商品
近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云南省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诚信建设10条措施》,剑指“不合理低价游”,“一对一”恶意尾随、“包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