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晨
群众来信是人民法院直接听取民声、了解民意的重要渠道。“有信必复”是最高人民法院把主题教育检视整改、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做实的重要内容。这项工作计划怎么推进?人民法院应当转变哪些观念?一些具体工作如何抓落实?4月25日,最高法召开党组会,研究落实“有信必复”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主持会议。
据悉,自全国法院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开展“有信必复”工作以来,最高法有关单位认真扎实开展调研,积极研究工作方案,部分巡回法庭和高级、中级、基层法院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先行先试,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亲友之间发个信息都希望对方尽快回复,更何况是认为自己权益受到侵害的老百姓呢?”“来信不复,只是回避矛盾,没有解决问题,当事人就会不断地通过各种渠道反映问题,长期下去,损害的是司法的公信力,侵蚀的是党的执政根基。”围绕扎实做好“有信必复”工作,张军提出具体要求——
“有信必复”责任在法院自身,关键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涉诉信访问题说到底,是法院的工作还有不足,是审判环节没有把矛盾纠纷化解好。“因此做好‘有信必复’,就是把本该在一、二审做深的‘信源’工作做得更实更好。”这是依法履职的法律问题,更是关乎民心的政治问题。要以“就是头拱地也要把人民的事办好”的决心和气力做好这项工作,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人民至上落到实处。
“有信必复”只是措施,根本目的是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为什么当事人会来信反映问题,甚至一封又一封来信?因为问题没有解决,或者你没有给我解释清楚、让我明白。”要通过办理涉诉信访发现司法审判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下指导,促进把问题在审判环节就努力化解掉。“再往前进一步,就能促进矛盾纠纷在源头化解,这也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要求。”“这是涉诉信访的源头治理,也是司法审判工作的诉源治理。”
“有信必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谋划、科学安排。“‘有信必复’就是让人民群众在最短时间知道寄出的信收到了、谁在办。”工作实施中,要把相关问题想在前面,配套措施要及时跟上,利用好信息化手段,在试点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各级法院院领导要包案,牵头办理来信反映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促进实质性化解,确保此项工作平稳有序开展。“工作有难度,但为了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人民法院、人民法官怎能不担当!”
最高法党组成员、副院长高憬宏,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最高法纪检监察组组长、最高法党组成员张荣顺,党组成员、副院长杨万明、贺小荣、沈亮、李勇出席会议,最高法副院长陶凯元,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王淑梅列席会议。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造谣传谣“院士预测广东将发生8级以上大地震”,4人被依法查处
央视网消息:公安部网安局7月11日通报,工作发现,近日一张“院士预测广东将发生8级以上大地震”的截图在网络上传播,引发大量网民关注...云南明确导游被吊证处罚后不得再申证,严查恶意尾随、“包厢式”推销商品
近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云南省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诚信建设10条措施》,剑指“不合理低价游”,“一对一”恶意尾随、“包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