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鲍静
又到春雨四月,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见义勇为勇士选树活动、清明节向见义勇为英烈和牺牲人员致敬活动有序开展,旨在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大力倡导见义勇为社会风尚,使见义勇为成为人民群众的道德准则、行为原则、自觉行动。各地见义勇为基金会对标对表,加强组织领导,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涵,推动各项活动落实落细。
社会有正气,民族才能生生不息,国家才会兴旺发达。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全面加强宣传引导、评选表彰、权益保障等工作,推动见义勇为事业全面发展,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见义勇为事业的良好氛围。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影响力和战斗力,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倡导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让全社会正气充盈、邪不可干,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而奋斗。
把握见义勇为工作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惩恶扬善、扶危救困、匡扶正义的崇高事业,是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弘扬见义勇为精神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社会风尚的重要举措,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的必然要求。
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推动见义勇为工作发展,大力倡导弱者有人扶、难者有人助、危者有人救、遇犯罪有人斗的精神,良好风尚得到推崇,社会正能量更加充盈,凡人善举层出不穷,一大批感人事迹被广为传颂。
今年全国两会,最高法报告指出,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法院在审理朱振彪追赶肇事逃逸者案、医生电梯内劝阻吸烟案、小区保安陪同送医案、救助老人压断肋骨案,面对矛盾冲突、是非曲直,不回避、不含糊、不迁就,旗帜鲜明支持见义勇为,坚决反对“和稀泥”,着力破解长期困扰群众的“扶不扶”“劝不劝”“追不追”“救不救”等法律和道德风险。
审理私自上树摘杨梅坠亡案、高铁霸座案、吃“霸王餐”逃单摔伤索赔案,让自甘风险者自负其责,让失德乱序者承担后果,引导社会成员增强公共意识、规则意识。新时代司法定分止争、明辨是非、激浊扬清、惩恶扬善,努力让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响应,不断健全激励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为见义勇为者提供有效的法律援助和保护,不让英雄们既“流血”又“流泪”。
激发全社会见义勇为的内生动力。激励人民群众树立重义轻利、以义为先的义利观,推崇见危授命、扶危济困的道德准则,为见义勇为事业提供文化滋养。树立人民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取向、价值原则和价值追求上保持正确性。学深悟透践行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引导人民群众从百年党史中汲取见义勇为力量。
加强表彰奖励和权益保障为见义勇为者保驾护航
2022年7月,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组织开展了第十四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活动,46名个人和6个群体受到表彰, 60个先进典型获得奖励,用于见义勇为英模的奖励慰问金总计达到1400万元。2022年三季度,开展见义勇为勇士选树活动,共有76位勇士光荣上榜。他们是时代的英雄,是全社会学习的榜样。
见义勇为涉及法律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只有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体系的作用,才能不让英模们流血又流泪,让英模们的家人及社会群体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感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如今,一系列弘扬见义勇为精神的顶层设计相继出台、各地关于见义勇为人员奖励与保护的制度日趋完善、刑法和民法典中若干规定为见义勇为者保驾护航……种种举措,有效缓解了表彰感动过后无人问津的问题,进一步消除了英雄仗义出手的后顾之忧。
2022年,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组织实施了见义勇为人员困难家庭救助金项目,帮助曾受表彰的英雄模范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今年,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进一步加大了对见义勇为英模困难家庭救助保障力度,扩大救助覆盖面。
为了更好地弘扬见义勇为精神,让人民群众遇事不畏惧、不胆怯,见义勇为,见义智为,向社会传递积极向上、惩恶扬善的正能量。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在鼓励支持更多的人参加救援志愿者组织,发挥专业社会救援组织作用,扩大见义勇为社会效应的同时,不断加大对法律法规政策解读、自我保护技能培训,以此提高人民群众参与见义勇为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保护他们的生命安全。
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梦想呼唤崇高的品德。充分发挥见义勇为表彰奖励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以英雄模范影响人、感召人、带动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正义感和责任感,在全社会形成敢于同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的良好氛围。
加大对见义勇为英雄模范事迹的宣传报道
发现商贸中心进入小偷后,物业保安队长倪关林徒手与持有剪刀的歹徒搏斗,不顾胸壁两处中刀,在民警和商贸中心电工的配合下,将歹徒抓捕;听到有人落水后,看守所辅警张鑫圆甩掉外套,朝冰窟窿赶去,正值生理期的她强忍刺骨冰水,救起落水老人;得知有小孩掉入化粪池时,自幼患病失聪的村民刘小四纵身跳入臭气熏天的化粪池,在狭小的空间里摸索到小孩,自己却因为施救过程口中多次呛入粪水呕吐不止……近日,中央政法委组织开展见义勇为勇士选树活动,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和2023年第一季度“见义勇为勇士季度榜”榜单。勇士们的英勇事迹,感动着无数人。
让凡人善举成为时代风景,让美德浸润社会每个角落。
新时代新征程上,只有利用多平台、多途径、多方式褒奖、宣传见义勇为英雄事迹,让更多的人见贤思齐,更加坚定对见义勇为者的认同,从而积极主动加入见义勇为的行列之中。
清明节期间,为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见义勇为工作,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重要指示精神,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烈士褒扬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营造致敬见义勇为英烈、学习见义勇为英烈、积极参与见义勇为的浓厚社会氛围,让全社会充满正气、正义。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开展“致敬缅怀、踔厉前行——2023年清明节向见义勇为英烈和牺牲人员致敬活动”。
3月31日,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福建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福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在福建见义勇为纪念广场联合举行向见义勇为纪念碑敬献花篮仪式,缅怀见义勇为英烈们的英勇事迹,致敬英烈们的高尚品德,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各地见义勇为基金会(协会)加强组织协调,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开展致敬缅怀见义勇为英烈与牺牲人员、慰问帮扶见义勇为英模及其家庭等活动,让“德者有得、勇者有荣、助人有福”的价值理念厚植社会,深入民心。
清明节向见义勇为英烈和牺牲人员致敬活动,共发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开展网上献花540万人次,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对见义勇为英烈的崇敬缅怀之情,激励着广大人民群众踔厉奋发,赓续前行,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见义勇为精神,营造起崇尚见义勇为英模、学习见义勇为英模、关爱见义勇为英模的浓厚社会氛围。
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忠诚的信念弘扬见义勇为精神,用真情热诚关爱救助舍己救人者,用扎实作风把好事善事做实做细。提高奖励频次、创新奖励形式、扩大奖励范围,在全社会形成见义勇为价值共识,有效推动见义勇为事业不断向纵深发展。
见义勇为拉近了人民群众心与心的距离,见义勇为让敢于相助者没有了后顾之忧,见义勇为让人民群众有胆有识与不法侵害者作斗争。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上一篇:共同抓好大保护 协同推进大治理
下一篇:反浪费就得紧盯关键动真格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印发 二十四项举措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
本报记者 刘欣 江河哺育生命、支撑发展、承载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江河保护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大幅提升,...造谣传谣“院士预测广东将发生8级以上大地震”,4人被依法查处
央视网消息:公安部网安局7月11日通报,工作发现,近日一张“院士预测广东将发生8级以上大地震”的截图在网络上传播,引发大量网民关注...云南明确导游被吊证处罚后不得再申证,严查恶意尾随、“包厢式”推销商品
近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云南省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诚信建设10条措施》,剑指“不合理低价游”,“一对一”恶意尾随、“包厢式...“驴友”探险被困,救援费要不要付下?专家:有偿救援制度配套必要的行政处罚
本报记者 赵丽 本报见习记者 丁一 近日,两位“驴友”在北京怀柔爬野长城被困,救援人员深夜寻找助其脱困。此事发生后,不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