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时评
□ 常鸿儒
当前,扫码支付代替人工服务已然成为一种日常,但这种本该“提高效率”“便捷快速”的消费方式,却被部分商家当作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工具,给不少消费者带来困扰。
拿起手机“扫一扫”便可完成点餐、支付等操作,确实为消费者带来了便利,也能节省商家的人力成本。然而,消费者在扫码时,通常会被要求关注公众号,并填写电话号码等信息。前不久,上海市消保委暗访部分知名餐饮店铺发现,在部分店铺下单时需要提供手机号,否则无法完成下单,在部分店铺要提供位置信息后才能点餐。这些行为不仅让扫码消费偏离了便捷轨道,而且过度收集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均明确规定,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但是,现实中仍有部分商家试图打擦边球,尽可能多地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此举无非是为了从中提取消费者的喜好、消费习惯、对价格的敏感程度等数据,进而开展精准营销,或者是服务于其他商业目的,这无疑增加了消费者信息泄露的风险。
扫码消费授权个人信息看似只是点几下手机屏幕,但却关乎法律法规的落实、消费者权益的保障。因此,对于这些问题,既需要消费者不断提高自身权利意识、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需要各职能部门发挥好各自作用,形成共识与合力,对违法违规行为动真格,共同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进一步筑牢美丽中国建设法治根基 我国生态环境立法取得重大突破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法典(草案)》(以下简称法典(草案))不久前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并向社会征求意见...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犯罪 今年前四个月立侦相关案件近七千起
本报北京6月5日讯 记者张晨 记者今天从公安部获悉,近年来,公安机关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盯长江、黄河等重点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