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农村孩子刷短视频已到‘走火入魔’的地步了。”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君在工作生活中接触了很多未成年人。
他发现,未成年人刷短视频时,经常遇到虚假和低俗信息,包括炫富、铺张浪费、躺平等。部分短视频创作者刻意设计一些不良内容,主要为了博人眼球,毫无底线,甚至专门“套路”未成年人。
他认为,这样的内容对于未成年人的影响极大,不利于未成年人价值观的形成,“甚至对他们‘三观’的确立有非常大的影响。”
近年来,短视频平台发展得如火如荼,依托于短视频下的衍生内容,例如短视频营销、短视频带货、短视频+直播等模式逐步出现,依靠短视频平台的各类内容创作者、直播主播数量也以雨后春笋之势迅速扩大。
但随之而来的是众多问题。虚假低俗内容充斥网络、算法推送让人愈加沉迷、“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今年全国两会,有代表委员认为,亟须规范整治网络短视频平台,为未成年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门槛低、内容俗、精准推送 短视频平台“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
“短视频平台准入门槛低,对内容创作者身份并没有严格的限制,什么人都可以成为内容创作者。”说起短视频低俗内容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副校长姜耀东一针见血地指出。
他认为,在网络有保证的基础上,利用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完成视频拍摄、制作、发布等一系列流程,因此短视频平台的低俗内容、色情擦边内容、非专业人士指导专业内容等不良情况非常普遍。
《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91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而未成年网民中经常在互联网上看短视频的比例为47.6%,视频、短视频平台已成为当前未成年人获取新闻事件、重大消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其内容质量会对未成年人思想观念产生潜移默化影响。
“除了门槛低,内容低俗之外,我还发现短视频平台的推送有问题。”李君在调研中了解到,很多未成年人打开短视频平台,平台就会推送一些低俗的短视频或直播表演,内容不堪入目,甚至还诱导未成年人点赞、打赏、消费。“这些平台极不负责任,通过算法推送,精准地把低俗内容让未成年人看到,他们看得越多推荐的就越多,陷入无限循环。”
姜耀东举例说,用户就像一个小孩,AI算法为用户推荐内容就像是糖果,小孩无法抵抗糖果的吸引力。
“但每天不停地吃糖,对小孩来说真的是一件好事吗?不停地被算法喂养内容,最终小孩会长成什么模样呢?”他认为,在实际生活中,成年人都无法抵抗短视频平台AI算法的推荐而沉迷于其中,未成年人就更加无法抵抗。
近年来,相关部门出台了各种管理办法对短视频平台进行规范和整治。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了“网络保护”专章,对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提出未成年人保护相关的明确要求,短视频平台也推出了“青少年模式”供用户自行选择,在帮助未成年人减少网络依赖和网络不良信息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经过调查发现,尽管85.9%的未成年人和91.6%的家长都知道青少年模式,但设置过青少年模式的未成年人和家长均不到五成,四成家长认为青少年模式效果不够明显,一成未成年网民表示对青少年模式不满意。
探索多元监管举措 加大平台违规惩罚力度
姜耀东建议,想要规范整治短视频平台,为未成年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就要探索多元监管举措。他建议进一步细化平台内容,专业领域短视频内容只能由完成专业认证的人员提供。
“进行实名登记和认证,一方面可以对短视频内容提供者自身起到警醒作用;另一方面,如发现有违规违法现象,相关责任单位可在第一时间准确迅速找到责任人对其进行处理。”他说。
“在平台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后,要对未成年用户强制开启青少年模式。”姜耀东认为,短视频平台目前所使用的青少年模式只在用户每天第一次打开平台时进行提醒,且是由用户自行选择。如果平台要求用户进行身份认证,针对完成身份认证的用户,平台可根据身份认证对未成年用户开启青少年模式。
而针对没有进行身份认证的用户,平台可默认该用户进入青少年模式,“这样可以最大范围地保护未成年人浏览适龄内容”。
在内容推送方面,姜耀东认为,平台对于未成年用户的算法推送机制应区别于成年人用户,不应该无限制地给根据喜好向未成年用户推荐视频,导致未成年人沉迷平台。
姜耀东认为,同时还要设置明显的观看时长提醒,引导青少年有节制地观看短视频。“最重要的是加大惩处力度,责任由短视频平台和主播共同承担。”
2022年6月22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共同制定了《网络主播行为规范》,短视频行业有所好转,但不良短视频内容生存的土壤并未发生根本改变,依然频频爆出各种事件,李君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平台承担的责任远远不够。
他举例说,在目前的处理过程中,没有经过专业或者身份认证的账号大量存在,如许多发布穿着白大褂的人讲解传播医学领域相关知识的账号,而对不当视频的处罚时,经常仅限于对违规内容创作者的处罚。
他认为,平台的收入并没有受到损失,当监管和处罚内容创作者时,提供“舞台”的平台就会坐享其成,毫发无损,“这样只会鼓励他们默许更多主播的违规创作行为,并以各种理由推搪本应承担的责任。”
李君建议,要对网络上的虚假和低俗短视频进行全面彻底清理,对恶意创作和传播虚假低俗内容的创作者进行封杀,还要追求平台的连带责任。
姜耀东也认为,除了违规视频下架外,不仅违规主播、内容创作者本人要受到相关惩处,所在平台也要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从而让平台主播不敢、不想、不能有违规违法行为,也让平台对主播的违法违规行为有切肤之痛,在源头上切断不良行为的产生。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华锡 来源:中国青年报
[ 责编:孙满桃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如何把好孩子研学路上的安全关?专家建议厘清责任清除“霸王条款”设立刚性准入标准
安全预案缺失、师资参差不齐、合同暗藏“霸王条款”……《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当前火热的研学市场背后,潜伏着诸多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