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时评
□ 沈峰
据媒体报道,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草案近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草案二审稿拟增加规定,组织或者参加青藏高原旅游活动,应当自行带走旅游产生的垃圾或者在指定地点投放等规定。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和“亚洲水塔”,在中国乃至全球的生态安全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修复。近年来,随着旅游行业高速发展,“青藏游”日益受到各地游客的青睐。然而,一些旅游者在青藏高原寻找诗和远方的时候,也留下了不少垃圾。这些被随意丢弃在雪山下、公路旁的垃圾,可能导致植被退化、土壤沙化、生态恶化,后患无穷。
如何让青藏高原生态不再受“垃圾之困”,这是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草案作出了有针对性的规定,主要包括组织或者参加青藏高原旅游活动,应当遵守文明行为规范,符合区域生态旅游规范要求;应当自行带走旅游产生的垃圾或者在指定地点投放;禁止随意倾倒、抛撒生活垃圾,并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文明出游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德治”与“法治”双轮驱动。期待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草案早日经过法定程序付诸实施。同时,相关部门应当把政策宣传和法治教育结合起来、把道德教育和礼仪教育结合起来、把有效治理和个人自觉结合起来,从内外两个方面提升素质,让每个人在旅游出行中都能守好环保底线,让崇尚文明、保护环境成为自觉。
[ 责编:李伯玺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上一篇:平等保护物流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