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时评
□ 林楠特
近日,全国专项办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工作第六次部门会商会分析了卫健领域养老诈骗问题整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提出要以全面巡查推进“黑诊所”“假白大褂”整治,加大对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偏远农村的巡查力度,查处一批非法行医、诈骗老人的“假白大褂”等会商意见。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凸显,老年人的健康需求与日俱增。然而,一段时间以来,“黑诊所”“假白大褂”打着“祖传秘方”“包治百病”等幌子不时出现,不仅骗取老年人养老钱、救命钱,而且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更扰乱医疗市场秩序,必须予以严厉打击和整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实施非法行医犯罪,同时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劣药罪,诈骗罪等其他犯罪的,依照刑法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需要看到,当前在一些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偏远农村,“黑诊所”“假白大褂”仍然有一定生存空间。这既与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有关,也与部分老年人信息分辨能力下降、容易陷入病急乱投医困境等因素有关。此外,一些诈骗手法具有极强隐蔽性,欺诈老年患者。而城市中的“黑诊所”一般开在流动人口密集的背街小巷内或民房内,往往不设招牌标识或选择在晚上、周末开门等,这些都给监管带来一定难度。
此次有关部门会商会特别提出要精准指导摸排线索较少的地方,通过多种方式,深入揭批“神医神药”等各类诈骗套路手段,不仅要对民营医院巡查,而且要加强对公立医院、民办医养结合机构的巡查,尤其是加大对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偏远农村的巡查力度,发挥基层医疗服务网点贴近群众的优势,拓宽线索收集渠道等。可以说,这些意见都具有极强针对性,通过加大巡查力度,升级摸排和管控,让监管不留盲区,有利于发现违法问题,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关爱老年人,让其远离各种欺骗和陷阱,拥有体面、安心的晚年生活,是社会文明的体现,也是政府及社会各方面应该努力的方向。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凝聚共识,形成治理合力,依法严惩有关违法犯罪行为,以建章立制推进长效常治,不断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上一篇:打造全民参与的黄河文化保护体系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如何把好孩子研学路上的安全关?专家建议厘清责任清除“霸王条款”设立刚性准入标准
安全预案缺失、师资参差不齐、合同暗藏“霸王条款”……《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当前火热的研学市场背后,潜伏着诸多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