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董凡超
20年未见的鳤鱼再现洞庭湖、长江泰州段资源检测一网捕获120多条刀鱼、“微笑天使”江豚在长江中下游频频现身……一幕幕可喜的现象出现在长江流域,传递出“长江禁渔”行动取得实际成效的讯号。
曾几何时,长江流域的渔业资源急剧衰退,多种鱼类难觅踪迹,引来多方重视。
2020年6月,公安部决定举沿江全警之力,开展以打击涉渔犯罪为主的打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犯罪专项行动,即“长江禁渔”行动,为期三年。
2021年3月,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标志着长江大保护进入依法保护的新阶段。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长江保护法的出台,为抓好长江大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和法律武器。
“我们的工作目标很明确。”公安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展“长江禁渔”行动主要通过打击震慑让违法犯罪分子“不敢捕”,通过综合整治让违法犯罪分子“不能捕”,通过宣传引导在社会上广泛形成“不想捕”的氛围,为长江十年禁渔赢得治本时间。
骨头先从硬处啃。打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犯罪,公安机关率先找准“难点”。
据悉,非法捕捞违法犯罪在长江流域呈多点分布态势。不法分子为规避查处打击,多在夜间作案,捕捞地点大多选择在偏远区域,并以隐蔽的江边滩涂、江心岛等水流平缓水域或执法船舶无法到达的浅水、汊江处为主。不法分子大多驾驶加载发动机的自用船、“三无船舶”、简易木筏,使用“绝户网”、便携式电鱼设备等工具作案。这给公安机关打击非法捕捞违法犯罪工作带来了挑战。
公安机关针对长江流域线长面广、涉渔犯罪隐蔽性强等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有力有序推进“长江禁渔”行动走深走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公安机关紧盯“捕运销”全环节,采取渔具来源必查、贩销渠道必查、隐案积案必查等“一案七查”措施,全力摧毁犯罪团伙和犯罪网络,目前已侦破非法捕捞刑事案件1万余起,打掉犯罪团伙900余个,公安部挂牌督办的270余起重点案件全部告破。同时,明确办理非法捕捞犯罪案件的相关法律适用问题,为精准打击非法捕捞犯罪提供了法律保障。
令行禁止,应出重拳。公安机关成立公安部“长江禁渔”行动举报中心,实行“7×24小时”全天候运转机制,针对每一条涉渔举报线索,第一时间部署核查,及时向举报群众反馈核查结果,并在江鲜消费旺盛时间节点,先后组织7批次88个暗访工作组对沿江268个区县、3242个重点区域进行实地暗访,对发现的800余条涉渔问题线索逐一部署落地核查。
长江禁渔需要雷霆万钧之势,更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持,以健全的长效机制、完善的配套措施,巩固成果、持续推进。这离不开从相关部门到全社会的协调配合。
一方面,公安机关组织签署区域警务合作协议,推动长江航运公安局和沿江公安机关紧密协作、合成作战,构建形成“一线带三圈”的长江警务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并加强与农业农村、交通运输、水利、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执法协作,部署沿江公安机关和长江航运公安局出动警力30万余人次。另一方面,公安机关主动与农业农村部联合组织开展涉渔“百日联合走访”活动,广泛宣传法律政策,切实提升社会公众知晓度和参与度,共走访退捕渔民、沿江村民38.5万名。同时,专门制作20万余份“长江禁渔”行动宣传海报,组织警力在沿江重点水域、水产品市场、餐饮场所等区域张贴,并协调三大电信运营商向沿江群众发送禁渔公益短信,引导广大群众支持参与长江禁渔工作,着力形成社会广泛监督的良好局面。
2021年,通过公安机关严厉打击和综合整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犯罪形势发生了明显变化。长江沿江15省市非法捕捞月均刑事发案数400余起,较前年下降近40%;公安部“长江禁渔”行动举报中心每月接到的有效举报大幅下降;在暗访场所增加的前提下,发现的问题线索占比下降近20%。
长江禁渔,保护的不只是鱼,更重要的是修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在长江大保护的背景下,“长江禁渔”行动只是一个开始。公安机关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继续以“零容忍”态度依法严厉打击非法捕捞犯罪,助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增强可持续发展内在动力,护航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上一篇:靠18年前的一枚烟头揪出真凶
下一篇:公职律师首在镇江中院减刑案中出庭
王飞诉洋河酒厂侵犯实用新型专利权因现有技术抗辩成立被判败诉案
王飞诉洋河酒厂侵犯实用新型专利权因现有技术抗辩成立被判败诉案(2013)参阅案例59号 【裁判摘要】在专利侵权诉讼中,被告主张被诉侵权产...燕某、孙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依法惩治民营企业工作人员受贿犯罪
被告人燕某系某资本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控股公司)总经理、董事,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被告人孙某系某控股公司董事,负责联系金融机构。石某玉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职务侵占案——依法惩治互联网企业工作人员腐败犯罪
被告人石某玉系某在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网络公司)工作人员,负责产品设计、客户需求挖掘、合作方案推进等工作。2014至2019年,石某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引入乙公司与某网络公司合作开展虚拟币奖励业务,非法收受乙公司给予的财物共计608万元。个人擅自发布悬赏广告征集他人违法犯罪线索,可构成名誉权侵权——某发展公司诉郑某某名誉权纠纷案
郑某某在其所有的某网络社交平台账号上发布悬赏广告,主要内容为:郑某某现向社会及广告行业、媒体从业者、互联网平台广告从业者收集某发展公司违法犯罪线索。长兴县农业农村局与某村合作社禁止令保全案——适用禁止令预防性司法措施,探索涉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件适用禁止令的审查标准
2023年,一种水韭植物在长兴县域某村被首次发现,后被确定为全球从未报道过的新物种,定名为长兴水韭,并于2024年4月在植物多样性保护研究领域主流期刊正式发布。未经许可AI化使用他人声音,应承担人格权侵权责任——殷某某诉甲公司、乙公司等人格权纠纷案
殷某某曾为甲公司录制录音制品。甲公司将该录音制品的音频提供给乙公司使用。乙公司以该音频为素材进行AI化处理后形成软件产品,该产品使任意文字内容都可以以殷某某的声音展现出来。乙公司将该产品对外出售。丙公司购买该软件产品后,又包装成自有软件产品提供给用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