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提示】
买卖合同中传真形式的对账单是否可以作为定案依据?
【要点提示】
买卖合同双方存在以传真形式确认交货及货款交易习惯的,结合双方货运单、增值税发票等证据,应足以认定买卖事实及具体货款。
【案例索引】
一审: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2012)深南法民二初字第274号
【案情】
原告:深圳某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被告:上海某技术有限公司
经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审理查明:原、被告分别于2011年7月18日、2011年8月1日、2011年9月19日、2011年9月20日签订了五份《销售合同》,合同总金额为400520元,付款方式均为月结30天,如果被告未按合同约定向原告支付货款,被告需按到期应支付而未支付货款每日千分之三的金额向原告偿付违约金。
原告向本院提交了四份送货单及四份货运单,证明原告已向被告履行了送货义务。
原告向本院提交了一份对账单,原告称对账单是由原告传真给被告,被告工作人员李小平于2011年11月30日在对账单上签名后回传给原告的。对账单显示,2011年9月1日至10月31日,原告累计出货400520元,被告已支付原告17000元,截至2011年10月31日,被告尚欠原告货款383520元。
原告向本院提交了五份增值税专用发票,证明原告向被告开具了金额为400520元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审判】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一审认为:原、被告双方签订的五份《销售合同》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内容未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法有效,当事人应按照合同约定严格履行各自的义务。原、被告之间的买卖合同关系明确,原告向被告供货后,被告应按时向原告付款。根据原告提交的对账单,被告尚欠原告货款383520元,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原告要求被告支付该款项的诉讼请求,本院予以支持。被告未按合同约定向原告支付货款,已构成违约,依法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原告主张按照原、被告约定的每日千分之三的标准计算违约金,本院认为原、被告双方约定的违约金标准过高,本院将违约金标准酌定为每日千分之一,原告主张自双方对账之日即2011年11月30日起计算违约金,本院予以支持。故被告应以383520元为基数,按每日千分之一的标准自2011年11月30日起向原告支付违约金,直至被告付清货款之日止。被告经本院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未到庭参加诉讼,本院依法缺席判决。综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条、第六十条、第一百零七条、第一百零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第一百三十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上海某技术有限公司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支付原告深圳某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货款383520元;
二、被告上海某技术有限公司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支付原告深圳某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违约金(违约金以383520元为基数,按照每日千分之一的标准自2011年11月30日起计算至被告付清货款之日止);
三、驳回原告深圳某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
如果被告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评析】
当前,买卖合同的签订及履行过程更倾向于简易和快捷,许多交易双方甚至未曾形成书面合同或未进行过面对面的交流即以经济交往中的交易习惯完成了多次买卖。在审理的过程中,采取重视交易事实和实质交易内容等基于交易双方意思一致的客观存在,更能适应当今经济社会趋于简捷的发展。传真、QQ、E-MAIL等更多样化的交易形式越发丰富的今天,需要我们不断更新审判观念。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下一篇:秦某涉嫌诈骗罪一案
泰州市人民检察院诉王某某等59人非法捕捞、收购长江鳗鱼苗生态破坏民事公益诉讼案
当收购者明知其所收购的鱼苗系非法捕捞所得,仍与非法捕捞者建立固定买卖关系,形成完整利益链条,共同损害生态资源的,收购者应与捕捞者对共同实施侵权行为所造成的生态资源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丁某、张某平销售伪劣产品案——通过网络电商平台销售低浓度农药,销售金额上百万元
2022年4月至2023年5月间,被告人丁某明知自己销售的总攻牌“草甘膦异丙胺盐”农药除草剂是不合格产品,而将不合格农药除草剂销售给被告人张某平,销售金额共计122万余元。“挂床住院”不诚信,产生费用应自担——喻某诉李某等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
2021年5月某日,李某驾驶小型越野车与停放在路边的轻便二轮摩托车及坐在车上的喻某发生碰撞,造成喻某受伤、车辆受损的交通事故,交警部门认定李某负全部责任。喻某受伤后先后四次住院治疗,共住院801天。事故发生前,李某在某保险公司投保了“交强险”和100万元的“商业三者险”。喻某因与李某、某保险公司就赔偿事宜未达成一致,遂诉至法院请求判令李某、某保险公司赔偿各项损失60余万元。练某文买卖国家机关证件案——依法惩处企业管理人员通过网络为员工购买假证犯罪
2021年3月,任职某畜牧设备有限公司管理人员的被告人练某文明知特种作业操作证需经培训并考试考核通过才能取得,仍通过网络为该公司员工购买16张伪造的特种作业操作证。2023年3月30日,某市应急管理局对该公司进行调查,当场发现该公司三名持假证人员正在从事特种作业,后查获13张伪造的特种作业操作证。案发后,练某文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