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门铃侵犯隐私 调整位置重新安装_湾区律师网

可视门铃侵犯隐私 调整位置重新安装

2023-01-28 10:25:46  浏览:1205  来源:法治网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春 通讯员陈莹近年来,可视门铃、智能门锁等安全设备逐渐走入千家万户。但现实生活中,由于门户太近、安装位置等原因...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春 通讯员陈莹

近年来,可视门铃、智能门锁等安全设备逐渐走入千家万户。但现实生活中,由于门户太近、安装位置等原因,可视门铃会记录存储到其他业主的活动情况,从而引发邻里纠纷。近日,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人民法院就调解了一起因可视门铃侵权引发的纠纷。

汪某与袁某是邻居关系,汪某在门口安装了一个可视门铃,且具有红外夜视功能。袁某发现后,认为门铃安装的角度能观察到楼层的公共区域,可清楚记录到自己出入、来客。袁某多次上门与汪某协商要求拆除该可视门铃,汪某置之不理。随后,袁某诉至南湖区法院,要求汪某拆除可视门铃,并删除与其相关的全部视听资料。

法院受理后,承办法官第一时间到现场进行实地勘查、测试,了解到该门铃的安装位置以及性能,确实对袁某的个人隐私生活包括生活安宁等构成了现实威胁,邻里关系也确实受到了影响。

但考虑到汪某主张可视门铃安装是维护安全之需要,法官针对双方的现实状况进行调解,并提出了兼顾汪某安全维护和袁某隐私保护的改良方案,将可视门铃移动位置并调整角度,使门铃的可视范围不能拍摄到走廊的南侧。

在法官的协调下,汪某重新安装了可视门铃,袁某表示调整位置的门铃确实已经不再对其隐私产生威胁,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并确认完成协议内容。

法官庭后表示,智能可视门铃作为家居生活中一项便捷实用产品,满足了现代住宅居民基础的安防需求,本身无可厚非,但权利的行使应当有边界,自由不能建立在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此类门铃使用中伴有大量的数据采集,稍有不慎就会触及邻里的隐私以及个人信息的保护并引发争议,甚至影响邻里和睦。

本案中,汪某虽在自有空间内安装可视门铃,主观上无窥视邻居的故意,但设备拍摄范围超出其自有领域,记录和存储了袁某不愿为他人知悉的个人信息,对袁某居住安宁以及隐私造成了侵扰,属于民事侵权行为。

王博律师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电话:18938896818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

评论区

共 0 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最新】

【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