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甲是一名80多岁的老人,因几个孩子都远在他乡定居工作,在老伴儿去世后,感到身旁无人照料,于是聘请保姆乙照料其生活。乙找来律师草拟一份遗赠扶养协议,表明乙愿意承担甲的生养死葬,以此来换取甲去世后的全部个人财产。随后,乙半恳求半强制地要求甲在见证人丙的协助下在该协议上签字。同时,受乙的委托,律师在协议签订现场录制了视频,记录下了协议的签订过程。协议签订后,乙对甲逐渐表现出了不耐烦甚至厌烦态度,对甲的照料也大不如前。甲去世后,乙要求履行遗赠扶养协议的优先继承约定,但甲的子女表示不予认可,并诉至法院。
【说法】法院审理认为,本案中协议只具备形式要件,实质上无法构成有效的遗赠扶养。首先,协议订立过程中,乙采取了半恳求半强制的方法,这并非是甲完全真实的意思表示,而且制作该协议时,是由乙委托的律师向甲宣读协议内容,甲仅对协议内容作了简单重复与附和。甲乙之间并未对协议内容有交涉、协商以形成合意的过程。
其次,从协议内容来看,其约定的权利义务不对等,乙的具体扶养义务只有大致概述,并无具体约定,而对甲的义务设定明显较多。最后,遗赠扶养协议要求扶养人要善始善终,恪尽职守,才能在被扶养人去世之后进行继承,但本案中乙在协议签订之后扶养质量大幅下降,已经属于违反约定。
遗赠扶养协议只有在遗赠方和扶养方双方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才能成立,同时因其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因而居于所有继承方式中的最优先地位。法官提醒,老年人与他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一定要在精神状态良好、有真实意思表示之时,或者对扶养人有充分考察、认知之后再行签订。遗赠扶养协议一旦签订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必须切实履行,如扶养方未能善始善终、恪尽职守履行扶养义务,则应视为违反约定。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