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主与法制网讯(通讯员邱恒元)1月28日,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来到某餐馆进行“回头看”回访工作,发现餐馆的醒目位置已经张贴或摆放反食品浪费的相关标识。顾客点餐时,服务员还会贴心提示:“菜量较大,四个人点三个菜就够了,有些菜品也可以选择点半份哦”。用餐完毕后,顾客们也都做到了“光盘”。
然而几个月前,顾客用餐后的景象却是截然不同,时常有大量饭菜剩下。这并不是因为餐品味道不好,而是由于菜量太大,导致许多顾客因吃不完造成浪费而觉得可惜。
从“浪费大户”到“光盘先锋”,这一系列的变化缘何而起?一切要从徐汇区检察院的一次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工作说起。
“良心”店家缘何成为“浪费大户”
某餐馆是一家知名餐饮连锁店铺,在全国范围内皆设分店。菜品不仅“味好”而且“量大”,所以广受好评。“量大”成为了宣传的一大卖点的同时,也导致一个潜藏的问题逐渐浮现:诸多堂食顾客评价供应菜量过大,浪费问题突出。
2021年11月,徐汇区检察院在进行“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监督活动中发现,有消费者反映辖区内的某餐馆在食品经营活动中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食品浪费,有违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检察官立刻启动立案调查程序,赶赴现场调查取证。
检察官到达餐馆后发现,店内的醒目位置并未张贴或摆放反食品浪费标识,服务人员也未能充分尽到提示说明义务,导致店堂存在食品浪费的情况。根据菜单显示,店内只有两种菜品有大小份区分,其余菜品均只有一种规格。在网络点评平台上,诸如“两个人只点了三个菜也剩了很多没吃完”“分量太大实在吃不完,觉得浪费了好可惜……”之类的消费者评价也层出不穷。
检察公益诉讼促其成为“光盘先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餐饮服务者应当建立健全食品管理制度、通过主动提醒和引导消费者按需适量点餐,提供小份餐,防止食品浪费。针对涉案餐饮商户没有践行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经营模式,造成了食品浪费,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为尽快督促该单位整改,防止社会公共利益受到进一步侵害,徐汇区检察院向有关监管单位制发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第一,依法查处涉事餐饮公司违法行为;第二,排查本辖区餐饮行业浪费食品的情况;第三,持续组织开展反食品浪费宣传教育。
相关单位在收到检察建议书后,立刻责令涉案餐饮公司进行整改,在店堂内醒目位置张贴或摆放反食品浪费标识,培训服务人员尽到说明引导消费者按需点餐的提示义务,并推进小份或半份菜品的供应。同时,相关单位加强了对辖区内餐饮行业浪费食品情况的排查整治工作,将通过多种形式对餐饮经营企业和人民群众开展节约粮食宣传教育,推动《反食品浪费法》深入人心,坚决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