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制网讯(记者陈镇国 □刘清华 通讯员张天美)近日,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公益诉讼案件,被告人叶某某因非法狩猎罪被判刑八个月,缓刑一年。诉讼期间,叶某某与公益诉讼起诉人就附带民事公益诉讼部分达成调解协议,认购1000元碳汇量用于代偿其造成的野生动物生态价值损失。该案是全国首例“以碳代偿”野生动物保护公益诉讼案。
庭审现场,涉案人当庭认罪认罚并赔礼道歉。受访单位供图
据了解,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期间,被告人叶某某在顺昌县元坑镇九村、陈布村、曲村和双溪水南村等地山场多次安装、放置野猪夹、老鼠夹等猎捕工具猎捕野生动物。2021年3月7日,其猎捕到野猪一只,后将部分野猪肉出售,获利人民币900元。顺昌县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叶某某涉嫌非法狩猎罪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要求被告人赔偿野生动物价值损失900元,并在顺昌县级以上媒体公开道歉。
案件审理过程中,经过法官耐心释明,被告人深刻认识到其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在法院的主持下,公益诉讼起诉人与被告人就附带民事公益诉讼部分达成调解协议。被告人通过“一元碳汇”小程序,认购1000元碳汇量用于代偿其造成的野生动物生态价值损失,并公开道歉。
经开庭审理,顺昌县法院认定被告人叶某某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期、禁猎区多次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非法狩猎罪。鉴于被告人具有自首情节,积极对附带民事公益诉讼部分进行赔偿,并公开道歉,认罪认罚,依法和酌情予以从轻处罚,对其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并没收违法所得及作案工具等。
据介绍,该案是非法狩猎引发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也是全国首例以认购“碳汇”的形式代偿其造成的野生动物生态价值损失,并调解结案的公益诉讼案件。本案的判决综合了刑事制裁、民事赔偿、生态修复的效果,是顺昌法院在提档升级“生态司法+碳汇”机制上的有益尝试。
该案刑民双重惩罚,不仅体现了司法对破坏生态环境的犯罪行为重拳出击,也让被告人认识到非法狩猎的危害,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还对教育社会公众自觉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提升公众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意识和公共卫生安全意识,推动摒弃以野为鲜的饮食陋习具有积极意义。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