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政法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资讯 > 湾区政法

广东省中山市第一市区人民检察院“益”起守护他们!

民主与法制网讯(□李锡平 通讯员 马瑞婷 钟黎洁)有爱助“无碍”。今年5月18日是第35个“全国助残日”。作为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残疾人需...

民主与法制网讯(李锡平 通讯员 马瑞婷 钟黎洁)有爱助“无碍”。今年5月18日是第35个“全国助残日”。作为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残疾人需要得到更多关爱和尊重。广东省中山市第一市区人民检察院在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责中,始终关注特定群体的合法权益,聚焦辖区无障碍建设中的痛点问题,通过检察履职推动多部门协同治理,拆除“有形之障”,消除“心中障碍”,让残疾人切实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5月13日,中山一区检联合中山市残疾人联合会签订《残疾人权益保护公益诉讼协作配合机制》,对残疾人权益保护公益诉讼领域协作、完善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形成了对残疾人权益的保护合力,从源头上筑牢残疾人权益保护机制。

聚焦基础设施短板,筑牢无障碍环境“硬支撑”

“现在无障碍车位有了,还在旁边竖牌标明,占用的问题也改善了,我们带轮椅出来办事和购物都方便了不少。”残疾人对前来开展公益诉讼“回头看”活动的检察官说道。

2024年5月,检察官在走访商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医院等场所时,发现上述场所未设置无障碍车位或无障碍车位被占用、未设置无障碍卫生间或者无障碍卫生间门口设有台阶、卫生间内缺少一键呼救按钮等情况。

随后,中山一区检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并与相关行政机关开展诉前磋商,督促行政机关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推进涉案单位制定无障碍设施改造方案并落实整改。现在商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已增设无障碍车位,并在旁竖牌标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也增设了无障碍卫生间、拆除台阶并设置斜坡、加装一键呼救装置。

优化助残服务流程,提升特殊群体“软服务”

“现在一楼也设置了志愿便民服务台,我们接受服务更加人性化了。”残疾人代表在体验整改效果时对同行的检察官说道。

2024年4月,市政协委员向中山一区检反映辖区多个行政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存在无障碍设施不规范、无障碍服务不到位等问题,给残疾人生活带来不便,建议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完善无障碍改造。

获悉线索后,中山一区检公益诉讼检察官对30多个服务中心进行现场调查,发现部分服务中心存在志愿服务台太高、部分老旧服务中心办公服务和志愿者服务设置在二楼等问题,不利于残疾人群体接受服务。

随后,中山一区检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并在磋商会上将发现的问题反映给行政机关,督促其履行监督管理职责。行政机关与相关单位进行多次协商,按照不同党群服务中心的现状,促使相关单位通过设置低位服务台、一楼便民服务台等方式分类进行无障碍改造。

改造后的无障碍设施通讯员供图

推动智慧技术赋能,打造无障碍服务“新场景”

“有了智能化过街音响提示装置,我们通过触摸就能开启提示装置,还能分辨方向,现在出门更安心了。”盲人代表把自己的亲身体验告诉检察官。

2024年6月,中山一区检公益诉讼检察官对中心城区过街音响提示装置安装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在盲人集中就业区、行政服务中心周边等区域未设置过街音响提示装置。

针对该情况,中山一区检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通过“诉前磋商+检察建议+公开听证+现场评估”的方式推动行政机关履职。现已在6个重点路口安装智能感应和可调节音量式过街提示装置,视障人士可以通过智能触摸、春芽APP触发开启声响装置。同时,还修复和优化43套现有设备实现分时段优化音量等级,既保障特殊群体安全出行,也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整改完成后,检察机关联合中山市残联、志愿者、残疾人代表现场对整改效果进行体验和评估,现场人员对整改成效一致表示认可。

“残疾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也是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特殊困难群体”未来,中山一区检将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目标,通过高质效履职、全方位协作,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从“有”向“优”转变,为残疾人群体更好融入社会保驾护航。

相关内容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