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由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中国种子协会承办的2020年全国农业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研讨会在山东省寿光市举行。会上,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发布《植物新品种复审申请指南》。据悉,该指南共11条,涵盖该指南制定的背景、相关指定文书格式说明、复审请求书详细要求、复审请求人主体资格、驳回品种权复审请求人主体资格、复审相关证据材料、出具NDA指纹图谱报告等相关要求等,为植物新品种复审申请提出了详细完备的指导。需要说明的是,该指南仅作为复审申请人申请复审时的技术指引,不具强制性。
据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秘书处介绍,植物新品种权复审制度建立于2001年,是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品种权人及相关方权益的重要行政救济制度。植物新品种复审,主要处理三类案件:一是对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驳回品种权申请的复审案件;二是品种权无效宣告案件;三是新品种更名案件。2016年,新修订的《种子法》实施之前,复审申请案件很少。2001年至2015年的15年间,复审案件申请总数为73件,年均不到5件。2016年新《种子法》实施至今,复审案件申请量明显增加。2016年至2019年的4年间,申请量就有114件,年均29件。2020年至今,申请量已经突破30件。据测算,明年复审申请量预计将突破40件。
据介绍,近几年,植物新品种复审案件申请量迅速增长,主要的原因是自2017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农业农村部停征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的申请费、审查费和年费,极大刺激了育种单位申请积极性。2018年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达到4800多件,相当于前10年的申请总量。2017年至今,我国品种新品种权申请量连续位居世界第一。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大,复审的案件随之增多。其次,我国品种维权机制逐步顺畅。长期以来,我国品种权保护授权品种多,但维权较难。近几年,品种权人主动维权意识增强,我国知识产权法院成立、加强品种权案件审理力度,品种权维权补短板工作逐步推进。一些企业在被追究品种侵权责任的过程中,通过收集证据进而申请品种权无效的案例增多。第三,《种子法》修订之后,农业农村部完善品种审定制度,拓宽品种区试渠道,审定品种数量成倍增长;建立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制度,目前登记品种总量超过2万个。在品种审定、登记与保护管理相互协调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不可避免地反映到复审案件上。
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在审理、分析复审案件时发现,多数单位申请材料不规范。有些要件缺失,没有签字盖章;有些证据之间缺乏关联性,没有逻辑;有些单位甚至提出更改其他单位已授权新品种名称的要求,但没有提供自身与申请品种的关系。相关部门收到这些材料后要与申请单位反复沟通,要求补正材料,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严重影响复审案件审理效率。因此,为规范申请材料,提高其规范性,2020年初,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秘书处组织复审委员会部分委员、律师和专家,起草了本指南并征求各方意见。目前,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秘书处已经启动了农业植物新品种复审规定的修订工作,争取与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修订同步完成,在新条例出台之后快速发布。该指南的实施情况,也将为复审规定的修订提供第一手的素材。(文/本报记者 李铎 通讯员 马文慧 图/李铎)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新晋高速韩口隧道项目创新运用“BIM+”技术 为高难度工程装上智慧“大脑”(新视点) 本报记者 邱超奕
头顶是悬崖峭壁,脚下是狭窄便道,眼前是重重迷雾……位于太行山南麓的河南辉县市轿顶山山腰上,一项高难度工程正在紧张推进,这就是由...银行以企业专利权为质押 为创新型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本报记者 屈信明
(责编:林露、李昉)加强国际协作 重视商业航天 欧洲加速发展航天事业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 牛瑞飞
欧洲航天局日前召开年度记者会,宣布2021年的3个重要航天项目:将两位欧洲航天员送往国际空间站;与美国航天局合作,发射新一代太空望...百信银行采用新技术打造开放银行平台 人工智能成为普惠金融服务新引擎(财经故事) 本报记者 余建斌
“买猪苗、买饲料、扩建场地急需用钱,想贷款不用再跑银行网点,动动手指,一天之内钱就到账,真是太方便了。”江西抚州东乡区的黄思思...扎根田间地头,对症下药、综合治理 啃下盐碱地修复这块“硬骨头”(创新故事) 本报记者 赵永新
盐碱地改良是一道世界性难题,耗时长、成本高、效果差、易反复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业内专家。前不久,从中国农业大学传来好消息:学校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