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有效发明专利量近4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4.03件,有效注册商标量突破27万件,天津大学的“一种制备球形硫酸氢氯吡格雷Ⅰ晶型的方法”专利获得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金奖……自2018年11月28日重组完成以来,天津市知识产权局认真落实天津市委、市政府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工作部署,统筹推进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工作,为全市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有力的知识产权支撑,全市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显著加强,实现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我们将继续以支撑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激励创造、严格保护和有效运用知识产权为重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聚焦深化机构改革、支撑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优化营商环境开展工作,保障和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天津市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营造“好生态”
根据天津市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天津市知识产权局于2018年进行了重组,将原天津市知识产权局的职责、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商标监管、原产地地理标志管理职责等整合。“此次机构改革重新确定了天津市知识产权战略领导小组的25个知识产权部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天津市知识产权局,推动全市知识产权保护形成科学规划、重点引导、确保落实、全程监督的良好工作格局,促进知识产权战略深入实施。”天津市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为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活力,天津市知识产权局积极配合开展《天津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下称《条例》)的制定工作。2019年11月1日,《条例》开始施行。“《条例》结合天津实际,主要从开辟便利快捷的维权途径、提高违法成本、破解认定难、取证难等问题及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等方面做出具体规范,做到既与上位法不抵触,又突出本市特色,是一部省级知识产权保护的综合性地方性法规,也是天津市知识产权保护法制建设上的标志性法规。”该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天津市知识产权局研究起草了该市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意见和《2020-2021年天津市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进计划》(下称《计划》)。“《计划》明确了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政策、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打通知识产权快保护通道、培育知识产权同保护良好环境、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和文化建设、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组织保障等各项工作安排,为推动实现2020年至2021年工作目标提供了指引。”该负责人表示。
打通“全链条”
在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法规政策的同时,天津市知识产权局着力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协调机制,积极发挥全市知识产权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协调市公安、法院、市场监管、海关等9家知识产权保护重点部门,建立了定期交流、案件协查、重点企业服务等工作协调机制,高效推进全市“一盘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深入推进京津冀知识产权保护一体化,京津冀三地知识产权保护部门共同签署了《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框架协议》,推动成立京津冀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联盟,共同营造严格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
近年来,天津市知识产权局实施重点产业专利导航,完成了人工智能产业专利导航产业规划报告,编制完成《天津市专利密集型产业目录》,测算并确定了信息通信技术制造、信息通信服务、新装备制造、新材料制造、医药医疗和环保产业为市专利密集型产业;运用磁敏产业专利导航产业规划项目研究成果,指导建设“磁敏产业知识产权示范园”,构建了124件专利构成的专利池,孵化引进企业9家;升级完善Auto Pat全球汽车专利数据库服务平台,目前拥有超过2000万条专利数据,对国内100多万条专利数据进行了标引加工,成功签约服务汽车企业、行业协会6家。
同时,天津市知识产权局积极组织各类知识产权培训。2019年至2020年,累计组织举办各类知识产权培训近百场,培训人员上万人次。在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支持下,天津市知识产权局开展了知识产权专业职称评审工作,目前已评审通过中级职称32名,高级职称24名。“着眼于建设服务宏观决策的知识产权智库目标,我们成立了由21名专家组成的市知识产权专家组、86名专家组成的知识产权保护专家库、43名专家组成的知识产权评审专家库,为知识产权重大课题决策、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天津市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做好知识产权工作,必须强化和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必须将知识产权工作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面强化知识产权工作在经济活动中的引领支撑作用;必须加强多部门协作,形成强大的知识产权保护合力;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企业作为知识产权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该负责人表示,天津市知识产权局将持续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激发创新活力,营造尊重知识价值、公平竞争的良好营商环境,为打造知识产权最优城市和“五个现代化天津”建设做出新的贡献。(通讯员 郭艳福)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新晋高速韩口隧道项目创新运用“BIM+”技术 为高难度工程装上智慧“大脑”(新视点) 本报记者 邱超奕
头顶是悬崖峭壁,脚下是狭窄便道,眼前是重重迷雾……位于太行山南麓的河南辉县市轿顶山山腰上,一项高难度工程正在紧张推进,这就是由...银行以企业专利权为质押 为创新型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本报记者 屈信明
(责编:林露、李昉)百信银行采用新技术打造开放银行平台 人工智能成为普惠金融服务新引擎(财经故事) 本报记者 余建斌
“买猪苗、买饲料、扩建场地急需用钱,想贷款不用再跑银行网点,动动手指,一天之内钱就到账,真是太方便了。”江西抚州东乡区的黄思思...转型升级有活力 提质增效有亮点(“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 ——“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本报记者 刘 阳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一系列优秀...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在京召开 部署2021年八个方面重点工作
人民网北京1月22日电 (记者林露)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21日在京召开。本次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举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