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今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河北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如何化危为机,采取扎实举措和务实作为,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新局?记者专访了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
记者:当前,河北正在全力以赴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坚决阻断病毒传播。请问,目前河北的疫情防控工作取得怎样的进展?
王东峰:近期,石家庄、邢台等地相继出现新冠肺炎病例,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党中央、国务院对河北疫情非常关心,国家有关部委和兄弟省市给予大力支持,全省上下倍受激励和鞭策。我们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省紧急动员,上下联动,坚持内防扩散,外防输出,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
面对挑战,河北迅速进入紧急状态,采取一系列应急防控措施,以最快速度、最短时间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在石家庄、邢台大规模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经过3天日夜奋战全部完成第一轮检测任务,即将开展第二轮核酸检测。严格实施应急管控措施,对中高风险地区持续开展拉网式大排查,对所有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定点治疗或隔离观察,加强流调追踪溯源,彻底切断传播途径。组织省内外专家团队不惜一切代价救治患者,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强化联防联控,严格控制中高风险地区车辆人员进出,封控大交通,管住小交通,切实筑牢“三道防线”,严防疫情向北京或其他省份传播扩散。高度重视保障人民生活,启动生活必需品应急供应和市场保供机制,确保正常生活秩序和社会大局稳定。
记者: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5年来河北经济社会发展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
王东峰:2020年,河北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经过5年奋斗,河北“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如期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一是“三件大事”取得重大突破。京津冀协同发展向广度深度拓展;雄安新区规划体系、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呈现出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76个比赛场馆项目完成建设任务,首都“两区”建设步伐加快。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呈现可喜变化。提前超额完成“十三五”钢铁等六大行业去产能任务,三次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历史性地转变为“三二一”。三是生态环境建设成效突出。全省PM2.5平均浓度逐年大幅下降,蓝天白云越来越多。四是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6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74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32万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五是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在全国第五个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域覆盖,6个重点领域清理规范优化了营商环境,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并加快建设。六是保障改善民生力度空前。连续3年实施20项民生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目标全面完成。
记者: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河北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在哪里?
王东峰:2021年河北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着力办好“三件大事”,扎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开发建设、北京冬奥会筹办取得新成效;着力围绕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好创新资源优化整合、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努力打造创新型河北;着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围绕全省12个主导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发挥消费和投资拉动作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抓好重点领域改革、开发区能级提升和沿海经济带发展,积极培育竞争与合作新优势;着力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突出抓好种源安全、粮食安全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优化营商环境;着力解决好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和保障改善民生,下大力抓好20项民生工程、重点群体就业和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着力落实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决策,进一步抓好节能减排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打造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着力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各类经济社会风险。
实际工作中,以开展“三重四创五优化”活动为抓手,全力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各项目标任务落实。“三重”即抓重大国家战略、重大项目建设、重大民生工程;“四创”即创新,创业,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平安河北、法治河北;“五优化”即优化政治生态、优化经济结构、优化自然生态、优化营商环境、优化基层治理。
记者: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河北如何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完成经济发展重点任务?
王东峰:河北是京畿要地,当好首都政治“护城河”是政治之责、为政之要。一是健全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压实地方属地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有效应对各领域风险,排查解决存量问题,有效防范增量。二是健全信访隐患化解制度,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包联和接访机制,巩固“五个下降”成果。三是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决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深化扫黑除恶“一案三查”和“六建”工作,做好重大活动安保工作。四是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常态化排查整治安全生产隐患,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五是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大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法治河北平安河北建设水平。
2021年,河北将继续举全省之力办好“三件大事”,持续巩固拓展“三大攻坚战”成果。聚焦有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聚焦创造“雄安质量”和建设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高质量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聚焦落实“四个办奥”理念,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聚焦抓好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推进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聚焦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切实以河北之稳拱卫首都安全,以河北之进服务全国改革发展大局。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上一篇:苏州高新区:智能制造助推高质量发展(高新区看创新⑤) 本报记者 尹晓宇 白光迪
下一篇: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 ——中央依法治国办负责同志就《法治中国建设规划(二〇二〇—二〇二五年)》答记者问 本报记者 张 璁
新晋高速韩口隧道项目创新运用“BIM+”技术 为高难度工程装上智慧“大脑”(新视点) 本报记者 邱超奕
头顶是悬崖峭壁,脚下是狭窄便道,眼前是重重迷雾……位于太行山南麓的河南辉县市轿顶山山腰上,一项高难度工程正在紧张推进,这就是由...银行以企业专利权为质押 为创新型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本报记者 屈信明
(责编:林露、李昉)百信银行采用新技术打造开放银行平台 人工智能成为普惠金融服务新引擎(财经故事) 本报记者 余建斌
“买猪苗、买饲料、扩建场地急需用钱,想贷款不用再跑银行网点,动动手指,一天之内钱就到账,真是太方便了。”江西抚州东乡区的黄思思...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在京召开 部署2021年八个方面重点工作
人民网北京1月22日电 (记者林露)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21日在京召开。本次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举行,回...我国将于今年上半年发射空间站核心舱 载人航天空间站工程进入关键实施阶段
本报北京1月5日电 (记者余建斌)我国计划今年上半年发射空间站核心舱,而后接续发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目前,核...扎根田间地头,对症下药、综合治理 啃下盐碱地修复这块“硬骨头”(创新故事) 本报记者 赵永新
盐碱地改良是一道世界性难题,耗时长、成本高、效果差、易反复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业内专家。前不久,从中国农业大学传来好消息:学校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