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了卫星太阳能电池的全光谱智能护目镜,仅用0.1秒就能自主调节镜片透光率;源于航天固体发动机技术、能穿在身上的滑雪防护气囊,让运动员第一时间得到有效保护……前不久,在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举办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届创新创意大赛上,一批前沿航天技术及其民用创新成果精彩亮相。
大赛共有60项科技成果进入半决赛,涵盖电子信息、物联网、新材料、无人系统等领域。最终,新型锂电池热失控预警及自动灭火装置等3个项目获得金奖,基于无人机边缘计算平台的有限像素目标识别算法与模型量化技术研究等6个项目获得银奖。
双手悬空,不需借助任何装备,屏幕上的无人机随手势起伏而变化,手部皮肤还有着明显的触感。由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研究发展部带来的视触觉融合交互混合现实系统摘得金奖。“系统通过视线追踪+手势识别+超声触感,用超声波刺激人体表面皮肤,仿佛触摸到了鼠标键或者操作屏。”一院研究发展部高级工程师阳佳说,这种人机交互新模式,能够打造视觉触觉双重体验,在航天员模拟训练、汽车辅助驾驶等领域大有可为。
“未来,我国航天员或许能利用3D打印技术,在太空中快速制备出航天器维修所用的零部件。”航天科技集团八院149厂研究室主任赵凯介绍,此次获得银奖的智能化七轴联动金属粉末精密增材制造装备及其工程化应用项目,实现了3D打印技术新突破,能够实现钛合金、高强钢、高温合金等高性能金属材料零件的直接成形,满足运载火箭、航天器和核电等高端装备的快速发展需求。
另外一项银奖科技成果,脱胎于空间站舱内抗菌防霉研究成果的航天长效抗菌消毒剂产品开发项目,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航天神舟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专家介绍,这种消毒剂能形成一层持久的抗菌高分子膜层,在较长时间内持续杀灭接触到表面的细菌和病毒。
作为新兴科学技术,太赫兹技术能在成像上实现“明察秋毫”。由航天科技集团九院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太赫兹焦平面阵列成像系统,兼具微波成像系统和红外成像系统的优势,具有全天时全天候高分辨率实时成像能力,能够探测到隐匿物品且对人体无损伤,在智能制造等领域具有优势。
此外,航天科技集团八院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打造的智慧河道一体化监测云平台,实现河道日常巡检、突发污染溯源和快速处理;乐凯华光印刷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具有高透光率、更好的导电和导热性等,在柔性显示器等领域颇受欢迎……参赛的一系列航天科技成果都展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已与多家企业、投融资机构探索合作。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保华表示,要以市场为导向牵引创新和转化工作,建立能够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创新发展和开放合作机制,增强产业发展后劲。还要用好各类资源,加强协同合作,加强与地方政府、投融资机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沟通协作,推进航天科技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新晋高速韩口隧道项目创新运用“BIM+”技术 为高难度工程装上智慧“大脑”(新视点) 本报记者 邱超奕
头顶是悬崖峭壁,脚下是狭窄便道,眼前是重重迷雾……位于太行山南麓的河南辉县市轿顶山山腰上,一项高难度工程正在紧张推进,这就是由...银行以企业专利权为质押 为创新型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本报记者 屈信明
(责编:林露、李昉)我国知识产权质量效益快速提升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8件
本报北京1月21日电 (记者谷业凯)记者从21日召开的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上获悉:“十三五”以来,我国知识产权质量效益快速提升。...创新驱动,发展动力换挡升级(评论员观察) ——“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观察② 何 娟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中国天眼”落成启用,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十三五”时期,一系列标志性、引领性重大原创成果...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在京召开 部署2021年八个方面重点工作
人民网北京1月22日电 (记者林露)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21日在京召开。本次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举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