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1月19日电 (记者林露)11月19日,为期3天的第二十四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在佛山开幕。今年是发明展览会连续第四年落户佛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和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超过2050个发明创新项目参展。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发明创新代表通过视频踊跃参加技能创新大赛活动。
本届展览会和技能大赛由中国发明协会、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科协主办,佛山市人民政府承办,以“发明创新、共惠共赢”为主题,展览面积4万平米,设置了科技助力扶贫、非遗智慧与创新发展、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智能家居、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发明创新等展区,吸引了全国各地800多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5000多人参加展会活动。
开幕式由中国发明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余华荣主持。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开幕式上做了视频讲话。万钢强调,本届展会通过为发明者、企业家提供学习、交流、对话和发明创新成果转化的平台,将进一步推动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创新资源互补共享,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衷心希望本届发明展览会和大赛取得新成果,不断推动发明创造事业的发展,厚植创新创业的沃土,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佛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蔡家华表示,佛山作为中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站在经济总量突破万亿的新起点上,正以创新驱动为主动力,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绿色发展为根本遵循,加快推动前沿科技与佛山制造深度融合。全国发明展和国际发明展是佛山链接全球创新资源和创新人才重要平台,佛山市人民政府将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办成高水平、高规格、高效益的发明创新盛会,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世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做出独特贡献。
本届展会亮点迭出。开幕式上,佛山中国发明成果转化研究院发起成立“中国发明成果转化上市公司联盟”,立足佛山,面向大湾区,辐射全国,携手国内有代表性的上市企业、拟上市企业及产业集团,共同成立中国发明成果转化基金,通过实施“项目+人才+资本+上市倍增”计划,不断推动国内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及资本市场结合,让金融充分滋养实体经济,并同步促进中国高新科技成果有序转移转化、快速成长壮大。
本届展会特设“科技助力扶贫”专区,参展项目包括大别山地区光山县油茶产业、陕西柞水木耳产业、西藏高海拔地区那曲科技植树成果、井冈山地区永新县蚕丝产业等重点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所属作科所、蜜蜂所、果树所等科研院所也积极推送水稻、玉米、高粱、果类、禽畜等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参展。
在“非遗智慧与创新发展”专区,各展台工作人员展示了中医药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最新成果,他们用科技手段助推非遗文化传播,讲好丝绸、陶瓷、针灸、中医药等非遗项目的科技赋能故事,探索科学与艺术、文化融合创新发展新机遇。万事利集团的杭纺、福建南平的建盏、德化的白瓷、永春的香文化、云南普洱的茶文化、世界针灸学会的针灸VR体验、罗山皮影戏现场表演等独特的非遗项目首次亮相发明展,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观摩、互动体验。
本届展览会重视促进发明创新与产业资本对接,同期举行了2020年科技成果直通车(佛山站智能制造领域)活动,针对佛山产业需求引进更多智能制造领域的优秀项目和解决方案,不断推进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同时,举行了项目投资合作路演活动,一批创新项目与来自佛山和全国的投资人、企业家进行了合作对接洽谈。大赛期间,还开设了“一带一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国际研讨会”,预计通过网络直播平台观看决赛、论坛人员达200万人次。
据了解,全国发明展和国际发明展是国内唯一的以发明创新为主题的大型科技展会,是发明成果展示、创新项目推介、技术贸易交流的重大平台。经过四年办展,佛山集聚了一批国内外高端发明创新成果,吸引了一大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关注佛山,同时促成了一批项目落地,实现链接全球创新资源,更好地推动了“世界科技+佛山智造+全球市场”格局的形成,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佛山的城市形象和美誉度。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新晋高速韩口隧道项目创新运用“BIM+”技术 为高难度工程装上智慧“大脑”(新视点) 本报记者 邱超奕
头顶是悬崖峭壁,脚下是狭窄便道,眼前是重重迷雾……位于太行山南麓的河南辉县市轿顶山山腰上,一项高难度工程正在紧张推进,这就是由...银行以企业专利权为质押 为创新型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本报记者 屈信明
(责编:林露、李昉)百信银行采用新技术打造开放银行平台 人工智能成为普惠金融服务新引擎(财经故事) 本报记者 余建斌
“买猪苗、买饲料、扩建场地急需用钱,想贷款不用再跑银行网点,动动手指,一天之内钱就到账,真是太方便了。”江西抚州东乡区的黄思思...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在京召开 部署2021年八个方面重点工作
人民网北京1月22日电 (记者林露)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21日在京召开。本次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举行,回...扎根田间地头,对症下药、综合治理 啃下盐碱地修复这块“硬骨头”(创新故事) 本报记者 赵永新
盐碱地改良是一道世界性难题,耗时长、成本高、效果差、易反复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业内专家。前不久,从中国农业大学传来好消息:学校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