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知识产权局:参与国际互认互保 助推贫困地区地标产品走出国门_湾区律师网

国家知识产权局:参与国际互认互保 助推贫困地区地标产品走出国门

2022-07-14 11:03:15  浏览:1658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11月26日电 (记者 林露)今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通过不断扩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地理标志...

人民网北京11月26日电 (记者 林露)今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通过不断扩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地理标志产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将会更加有效体现出知识产权‘造血式’扶贫的制度优势,切切实实推进‘培育一个品牌、做强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甘绍宁介绍知识产权助力精准扶贫有关情况时表示。

今年9月,中国和欧盟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欧洲联盟地理标志保护合作协定》,这些地理标志产品就包括许多来自贫困地区的地理标志产品。甘绍宁说,国家知识产权局在积极参与国际互认互保,助推地理标志产品走出国门,这将有助于深化中欧双方的互利合作,密切贸易往来,对于富有丰富地理标志产品的中欧双方来说都具有重大意义。

据了解,根据这个协定的内容,中欧将分两批对双方各275件地理标志产品实行互认互保,第一批是“100+100”清单,将在协定生效日实施,第二批是“175+175”清单,将在未来四年分批实施。其中,有一批来自中国贫困地区的地理标志产品也被纳入互认互保清单。比如,苍溪猕猴桃、静宁苹果、房县黑木耳、安化黑茶、惠水黑糯米酒、麻城福白菊等贫困地区的产品。

湖南张家界桑植县正在努力打造通过地理标志实施精准扶贫的“世界样本”,这充分显示了地理标志精准扶贫不仅能够治标而且能够治本,能够切实解决贫困户增收脱贫的问题。在安徽六安霍山县,当地通过建立“地理标志产品+龙头企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地理标志产品年产值已达到66.9亿元,其中“六安瓜片”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以后,每斤的价格从原来的80元涨到了140元,成为了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霍山石斛”获得地理标志保护后,直接带动200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6000余元。“可以预期,这些来自贫困地区的地理标志产品将会有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甘绍宁表示。

 

(责编:林露、李昉)
王博律师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电话:18938896818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

评论区

共 0 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最新】

【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