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起
入选《2022年农家书屋
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
并成为该目录中唯一法治类报纸的
《法制文萃报》
开启“加强法治乡村建设
助推乡村振兴发展”作品征集活动
作品征集类型包括
论文类作品
新闻类作品
微视频、摄影类作品
书法、绘画、篆刻类作品
各地农家书屋读者们
快来参与吧
关于举办
“加强法治乡村建设
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作品征集活动的通知
法治乡村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与保障。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和法治乡村建设,充分运用好农家书屋这一重要阵地,成功入选《2022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成为该目录中唯一法治类报纸的《法制文萃报》即将举办“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系列作品征集活动。此次活动,由法治日报社指导,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法治网提供平台支持。
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一年,这一年我们也将迎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举办“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发展”作品征集活动,旨在宣传弘扬乡村法治建设和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涌现出的典型经验、创新模式,助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氛围。
(如需了解具体征文活动要求及报名方式,请点击文章结尾处链接进行下载。)
作品征集类型包括:论文类作品,新闻类作品,微视频、摄影类作品,书法、绘画、篆刻类作品。具体要求如下:
一、总体要求
1、作品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作品主题须符合中央推进乡村振兴、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要求,内容须客观真实,体现创新性、典型性、引领性。
2、作品必须为原创,不得抄袭、盗用他人作品,不得侵犯他人或机构知识产权,文责自负。微视频作品中的画面、音乐等方面若含有非原创元素,必须于片尾字幕标明来源。摄影作品如进行后期处理,须同时提交原始图像。
3、作品要符合征集类型和格式要求。作品一经报送即视为作者许可主办方用以公益宣传。
4、主办单位在著作权存续期内有权对入选作品以复制、展览、发行、放映、传播、收藏等方式进行使用,且不需支付稿酬。
5、本次作品征集一律不予退稿。
二、体裁与主题
1、论文类作品:(1)聚焦法治乡村建设与基层治理现代化工作的实践探索和经验启示;(2)“五级书记”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乡村法治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与创新举措。
2、新闻类作品:(1)展现法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等方面优秀案例、先进事迹,报道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有力举措和显著成果;(2)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公共文化五大惠民工程之一的“农家书屋”建设,在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提升农民文化素养和法治观念、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典型经验和鲜活事例。
3、书法、绘画、摄影、篆刻类作品:展示新时代乡村的公序良俗,记录当代乡村和谐人际关系,呈现乡村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村镇产业繁盛兴旺,作品内容应体现时代风采与文化传统相结合。
4、微视频类作品:内容紧扣乡村振兴、法治乡村建设,风格形式要与思想主题相统一。
三、规格与要求
1、文字类作品字数原则上不超过3000字。要求紧扣主题,内容真实。
2、摄影作品要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并配有文字说明。图片为JPG格式,不接收纸质照片。图片长边不小于1600像素,单幅大小不小于1M,单幅作品或主题系列均可。
3、微视频作品时长不超过5分钟,要以一手素材为主,避免使用不规范的语言。作品格式为MP4视频文件,分辨率最低要求为1920*1080。
4、书法作品为毛笔书法作品,书写规范,幅数不限,书体不限,草书、篆书书法作品须加释文,内容应雅俗共赏,用典须注明出处;绘画作品类型风格不限,须加注作品主题;书法绘画作品尺寸不大于4尺整张,不需装裱;篆刻类作品报送不少于2方印章,风格形式不限,倡导多样化。
四、时间及方式
征集时间:6月1日至12月31日
联系人:法制文萃报法治乡村编辑部 郭志萍
联系电话:010-84772896 010-84772978
手机电话:18600779568
提交方式:
1、搜索并关注法制文萃报公众号:法治复兴号,点击下方“法治乡村”栏,下载“2022法治乡村作品征集表”,认真填写并发送至指定邮箱:fazhixc@126.com,有关图片文字说明、书画作品主题说明、作者简介等可作为附件同时发送。
2、书法、绘画、篆刻类作品通过邮寄方式提交。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甲1号法治日报社
收件人:法制文萃报法治乡村编辑部
联系电话:010-84772896
手机电话:18600779568
五、作品运用
1、入选作品将在《法制文萃报》和法治复兴号刊发,法治网“法治·乡村”频道转载;对部分优秀作品将推荐到法治日报社全媒体平台进行推广和传播。
2、对入选作品将分类开展评奖,评为优秀作品的将颁发获奖证书并予以奖励。
3、优秀论文类作品由全国知名专家学者(法治乡村建设智库)进行专业点评;优秀书画、篆刻类作品将优先参加全国巡展。
4、对于入选作品中展现的各地、各领域代表性案例,还将组织法学界、新闻界等资深专业人士,开展实地调研、专题研讨,并收录《2022年法治乡村建设典型案例》一书。
5、对于入选作品中突出的优秀典型、先进人物,法制文萃报将安排法治乡村新闻报道组进行深入采访,提炼挖掘其中的创新思维和成功范式,为乡村治理、法治乡村建设提供镜鉴参考。相关采访报道将在法治日报社相应平台刊发和传播。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