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荣 见习记者 李文茜 通讯员 张建国
5月15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八个残疾人司法保护典型案例,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法院案例《加强残疾人无障碍诉讼服务——付某与谭某民间借贷纠纷案》入选。
付某与谭某均为持证聋哑人。2021年9月,谭某向付某出具《借条》,借款本金29400元,并约定谭某每月还款1000元,如其未按约履行还款义务,需承担付某为维权支付的全部费用。其后,付某多次催促谭某还款,但截至2022年3月,谭某仅归还借款本金2100元。谭某认可尚欠付某借款本金27300元。付某遂诉至龙岗法院,请求判令谭某偿还剩余借款本金、逾期还款利息及维权费用。
承办法官考虑到残疾当事人不方便到庭参加诉讼,便在庭前通过手机短信对双方提供诉讼指导和释明,在征得同意后,采用移动微法院方式进行线上庭审。庭审中,法官邀请手语老师到现场为当事人提供全程手语翻译服务,充分保障了残疾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法官发挥小额诉讼程序一审终审优势,最大程度满足残疾当事人及时便捷、低成本、高效益处理纠纷的要求。
法院认为,《借条》约定的金额、还款时间及维权费用的负担为双方真实意思表示,谭某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还款义务。故判决谭某向付某支付借款本金27300元、维权费用3500元及逾期还款利息。
据悉,龙岗法院在办理该案的过程中,积极设立“助残绿色通道”,将无障碍服务贯穿诉讼全流程。法官坚持“快立案、快送达、快审理、快结案”工作思路,通过移动微法院进行庭审,并主动寻求手语老师辅助,切实保障了残疾人平等、充分、方便地参与诉讼活动,让残疾当事人在诉讼活动中实实在在感受到司法的温暖。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上一篇:深圳南山法院执行事务中心揭牌
下一篇:深圳盐田开展法律援助律师业务培训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印发 二十四项举措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
本报记者 刘欣 江河哺育生命、支撑发展、承载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江河保护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大幅提升,...“驴友”探险被困,救援费要不要付下?专家:有偿救援制度配套必要的行政处罚
本报记者 赵丽 本报见习记者 丁一 近日,两位“驴友”在北京怀柔爬野长城被困,救援人员深夜寻找助其脱困。此事发生后,不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