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游戏后,顺势推广声称能“戒除游戏瘾”的课程
“骂游戏”是幌子,“卖课”才是真
本报讯 (记者黄洪涛)暑期是“反游戏博主”活动的高峰期。8月21日,江苏省消保委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家长避免落入“骂游戏卖课”消费陷阱。
在短视频平台上以“骂游戏”“戒网瘾”为关键词搜索,会出现大量相关视频。这些视频中的博主通过批评游戏,刻意放大其负面影响,从而制造家长群体的焦虑情绪。在积累了一定关注度后,他们便顺势推广声称能“戒除游戏瘾”“提高成绩”的各类课程,价格从数百元到数万元不等。由于精准抓住了部分家长急于解决孩子沉迷游戏问题的心理,这些课程吸引了不少消费者,报课人数持续上升。
据统计,自2025年1月至8月8日,全国范围内涉及“以骂游戏之名售卖课程”的舆情信息总量已达44668条。综合分析表明,“骂游戏卖课”现象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资质问题突出,违法经营风险高。大量此类机构及个人并未取得合法教培资质,其推广课程的网络账号也未完成实名认证或资质备案,导致经营主体信息模糊不清,存在违法经营的风险。
二是虚假宣传泛滥,课程质量缺乏保障。为招揽学员,此类“戒网瘾”课程大多存在虚假宣传行为,诸如“百分百戒瘾”“7天提升专注力”“快速提高学习成绩”等承诺,与事实不符。实际课程内容往往缺乏科学依据与专业支撑,部分课程甚至采取不当引导方式,存在误导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的风险。同时,授课人员多数未能提供有效专业资质证明,课程质量难以保障。
三是交易流程不规范,维权难度大。消费者在购买课程或报名时,往往未签订正式的服务合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界定模糊不清。一旦发生纠纷,相关机构常以各种理由拒绝履行退费义务,或故意拖延处理,甚至无法取得联系。这使得消费者在维权时面临举证困难、成本高昂的困境。
为避免落入“骂游戏卖课”消费陷阱,江苏省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选择相关课程时,务必先核实培训机构和授课老师的资质,查看授课老师是否具备相应的教育资质证明。同时,需注意推广账号是否已完成实名认证和资质备案。
此外,还要保持理性,不要被“骂游戏”内容引发的焦虑情绪左右,对“快速戒瘾”“百分百有效”等夸大宣传保持警惕,理性判断课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报名相关课程时,要与培训机构签订正规的服务合同,明确课程内容、收费标准、退费规则等重要条款。此外,还要妥善保存付款凭证、聊天记录、课程宣传资料、合同文本等证据,以便在发生纠纷时能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来源:《工人日报》(2025年08月25日 04版)
[ 责编:刁慈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受贿1566万余元,光大科技有限公司原总经理李璠获刑十年六个月
央视网消息:据毕节市中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消息,2025年8月21日,贵州省毕节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光大科技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