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命案发案率持续走低 每10万人降至0.44起
公安部:我国是世界公认的最安全国家之一
本报记者 张晨
国务院新闻办7月23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公安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亓延军介绍公安机关以高水平安全护航“十四五”规划高质量完成有关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命案发案率最低、刑事犯罪率最低、枪爆案件最少的国家之一,是世界公认的最安全国家之一。”亓延军说。
安全护航发展
“2021年以来,全国公安队伍共授予(追授)一级英模21名、二级英模1029名,为捍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作出了重大牺牲奉献。”亓延军说。
“十四五”时期,社会治理效能更加凸显:
——刑事案件立案数大幅下降。全国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突出违法犯罪活动,2024年立案数同比下降25.7%。从命案发案率来看,我国长期处于全球命案发案率最低国家行列,“十四五”期间,命案发案率持续走低,2024年中国每10万人命案发生数为0.44起,是世界上命案发案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从八类严重暴力刑事案件数来看,“十四五”期间,我国杀人、爆炸等八类严重暴力刑事案件数持续在低位运行,2024年同比下降2.7%,社会治安环境持续净化。
——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治理取得突破。全国公安机关“十四五”期间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73.9万起,部署开展“断流”“拔钉”“斩链”等专项行动,组织集群战役,依法严厉打击为境外诈骗集团提供推广引流、转账洗钱、技术开发、组织偷渡等非法服务的涉诈黑灰产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36.6万名,其中包括诈骗集团幕后“金主”、头目和骨干3442名。
——对涉黑恶犯罪保持高压严打。全国公安机关“十四五”期间共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590余个、恶势力犯罪组织8900余个,破获相关各类刑事案件10.5万起。公安部先后挂牌督办183起案情重大、复杂的黑恶案件,缉捕“漏网之鱼”行动目标逃犯2353名。打掉涉网黑恶犯罪组织2192个,破获刑事案件3.8万起。同时,对群众举报线索多、涉黑涉恶警情案件多的重点市县开展线索“大起底”、案件“回头看”,全面整治相关违法犯罪。
“我们始终保持对涉黑涉恶、电信网络诈骗、侵害特殊群体权益和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等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亓延军列出一组“十四五”期间的数据:组织开展“净网”“护网”专项工作,侦办网络犯罪案件51.2万余起,有力保护网络空间安全。破获各类经济犯罪案件49.2万起,挽回经济损失1226.5亿元。强化排查整治道路交通、铁路、民航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国较大道路交通事故较“十三五”同期下降34%。
科技赋能警务
“十四五”期间,服务高质量发展更加精准,公安机关不断推进“一网通办”、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
——全国公安机关持续深化高频户政业务“跨省通办”,全面实施居民身份证业务“全国通办”,近1亿人次群众享受异地办证便利。
——移民管理领域制度型开放持续深化,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国家扩展至55个,2024年外籍人员来华3253.9万人次,其中免签入境2011.5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80.7%、112.3%。
——驾驶证“全国通考”、小客车登记“一证通办”、驾驶证行驶证电子化等60余项交管便民措施全面落地,惠及群众60多亿人次,减少群众办事成本1000多亿元。
当前,我国智能驾驶技术发展迅速,有的在售新能源汽车配备了智驾系统,有车企表示,下一代的智驾系统会彻底“解放双手”,实现真正的智能驾驶和无人驾驶。
“这是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长王强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汽车所搭载的智驾系统,都还没有实现“自动驾驶”的目标,驾驶人才是最终责任主体。如果驾驶人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脱手脱眼”,不仅存在严重道路交通安全风险,还可能面临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及刑事追责三重法律风险。对此,公安机关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
今年以来,公安部动员部署规范涉企执法的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已查纠刑事执法突出问题3.1万个、行政执法重点问题2895个,变更或解除冻结账户8.8万个,释放资金46.2亿元。建立重点地区挂牌整治机制,目前已对问题多发的52个市级公安机关、328个县级公安机关进行挂牌整治。此外,公安部还对有关省份开展两轮重点督察,查纠问题473个,均已督促整改到位。亓延军表示,公安部将进一步强化工作统筹,压紧压实责任,扎实推动该专项行动深入开展,确保取得更多实实在在的成效。
聚焦民生关切
“食品安全问题大家都比较关注。‘十四五’期间,全国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食品安全领域突出的犯罪活动,坚决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公安部环境资源和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知识产权犯罪侦查局局长李剑涛说。
全国公安机关持续深入开展“昆仑”等专项行动,严打食品安全领域突出犯罪,共破获相关刑事案件6.4万起。针对非法制售特供酒违法犯罪问题,组织开展“净风”专项行动,侦破“特供酒”刑事案件540起,缴获各类假冒“特供酒”26万瓶,涉案金额37亿元;强力推进肉制品犯罪的集中打击整治,2024年破获刑事案件3700起,依法严厉打击食品“两超一非”(超限量、超范围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危害校园食品安全等犯罪,侦破相关案件5300余起。
亓延军表示,下一步全国公安机关将在全力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公安事业发展,努力以高效能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报北京7月23日讯
[ 责编:孙满桃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破除“障眼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②】入职签合同,当心劳动合同“被化名”
为规避责任,有用人单位通过签订“劳务合同”“实践协议”等方式,掩盖真实劳动关系 【破除“障眼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②】入职签...售票平台强制退票岂能赔代金券了事? 多位法律专家称此举不合理有失公平
“平台犯错,凭什么让抢到票的消费者承担后果?”河南郑州大学生杨菲回忆起7月1日晚在某平台抢到周杰伦济南演唱会门票,一小时后却被莫...高档精装房何以遭遇“流水线式破坏”?记者实地调查长沙精装房“断梁门”事件
本报记者 阮占江 帅标 近日,湖南长沙一高档精装房的业主在装修时意外发现,客厅与餐厅衔接处的承重梁钢筋被人为切断。经查,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