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慢充,72小时内到账,看似是薅到了羊毛,殊不知这背后存在陷阱——
“话费慢充”可能是帮人洗钱
“内部员工充话费,享78折优惠!”“72小时内到账,500元话费只需400元。”这种话费慢充服务看似薅到了羊毛,殊不知已经沦为了他人洗钱的“帮凶”。7月3日,经江苏省溧阳市检察院提起公诉,被告人沈某因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被法院判处拘役三个月,缓刑六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
低折扣充值利诱入局
2023年6月,沈某想充话费,在网上看到了一个话费慢充打折活动的广告。一番询问后,他被拉进了一个聊天群,群内的充值折扣在78折到83折,比官方折扣低得多。没有固定工作、背负着房贷的压力,还要供子女上学的沈某,面对如此大的折扣,心生了一条“取财”之道:在充值后注销手机卡,将充值的钱提现到自己的银行卡里,动动手指便能轻松赚取差价。于是,他联系了群里发布充值广告的“雨哥”。
“这么低的折扣,钱确定能到账吗?”沈某犹豫着发问。很快,“雨哥”回复说:“放心,你先垫付,三天内话费保证到账,很多人都是找我充的。”对方还发了几张转账成功的截图。看着这些充值记录,沈某决定一试。
一充一退轻松赚差价
见沈某有充值意向,“雨哥”说,如果充值金额大的话,可以给他75折的优惠。沈某一听,立刻表示愿意多充。他暗暗谋算:“如果多充一点,差价肯定也能赚得更多。”于是,沈某向“雨哥”转账7500元,过了两天,其手机卡上陆续收到了共计10000元的话费。沈某立刻注销了这张手机卡,利用“雨哥”发来的话费充值记录证明,成功通过了退话费的申请。没过多久,其银行卡账户真的收到了10000元。沈某盯着屏幕上的数字,呼吸都急促起来:“还真的这么容易就赚到钱了!”尽管心里隐隐觉得不妥,可巨大的差价诱惑,让他忽略了内心的不安。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沈某开始频繁联系“雨哥”。随着交易次数增多,沈某逐渐成了“老手”。为了不让运营商发现异常,他在网上购买了归属地不同的手机卡,并用自己的身份信息实名认证,申请退话费的时间也会刻意延后。
交易过程中,沈某也曾产生过疑问:“为什么折扣这么低?”群里有人猜测,这些充进手机卡的话费大多是来路不明的钱财。沈某在网上查过,心里清楚这种充值话费的套路就是洗“黑钱”。但是,在生活压力和金钱诱惑的双重考验下,他抱着侥幸心理选择了继续。
引起运营商注意
那“慢充”又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当确定沈某有充值意向时,“雨哥”就会与上游诈骗分子联系,让对方寻找被害人准备实施诈骗。一旦收到沈某的转账钱款,“雨哥”便立即通知诈骗分子,并将沈某的手机号码提供给对方。诈骗分子利用这两三天的时间,通过各种手段迅速实施诈骗,让被害人直接把钱充值到沈某的手机卡上,自己则完美隐身。72小时不到,便完成了“话费慢充”背后的洗钱操作。
2024年3月,当沈某申请退出一笔9万余元的话费时,运营商审查发现其账户有多笔大额资金充值记录,立即将其账户冻结并报警。面对讯问,沈某心中满是懊悔:“我知道这钱来得不干净,可我总想着再多赚一点,就停不下来了。”3月12日,溧阳市公安局以沈某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立案。
2024年9月19日,该案被移送至溧阳市检察院审查起诉。经查明,2023年6月至2024年3月,沈某在明知第三方充值的话费中包含犯罪所得资金的情况下,仍然采取找第三方低价充值话费后注销清退话费的方式,协助上游犯罪分子转移违法所得,并从中赚取差价。经统计,沈某累计接受他人充值32万余元,其中查明涉诈骗资金2.4万元。2025年6月19日,溧阳市检察院以沈某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依法提起公诉。7月3日,法院依法作出以上判决。(耿祯)
[ 责编:孙满桃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下一篇:离奇失踪的贷款人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破除“障眼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②】入职签合同,当心劳动合同“被化名”
为规避责任,有用人单位通过签订“劳务合同”“实践协议”等方式,掩盖真实劳动关系 【破除“障眼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②】入职签...售票平台强制退票岂能赔代金券了事? 多位法律专家称此举不合理有失公平
“平台犯错,凭什么让抢到票的消费者承担后果?”河南郑州大学生杨菲回忆起7月1日晚在某平台抢到周杰伦济南演唱会门票,一小时后却被莫...高档精装房何以遭遇“流水线式破坏”?记者实地调查长沙精装房“断梁门”事件
本报记者 阮占江 帅标 近日,湖南长沙一高档精装房的业主在装修时意外发现,客厅与餐厅衔接处的承重梁钢筋被人为切断。经查,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