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扫码下载、涉诈软件全装好,骗子又开始用“云手机”诈骗了
在很多人还不知道云手机为何物时,骗子已经“尝鲜”用云手机实施诈骗了!
古稀之年的赵大妈在网络交友时,被骗子引导使用“云手机”进行股票投资,近20万元养老钱血本无归。北京市反诈中心12日发布预警,本市出现利用“云手机”进行诈骗的新型手段。这一诈骗手段,免去让事主下载注册涉诈软件的“麻烦”,不易引起警惕,特别是对不熟悉手机操作的老年人来说,更是防不胜防。
看得见取不出的“收益”
几天前,70岁的赵大妈遭遇诈骗向北京警方报案。骗子是赵大妈在交友网站上认识的,经过长达几个月的网聊,彻底获得了赵大妈的信任。7月底,骗子自称有内幕信息,可以炒股赚大钱,拉着赵大妈一起进行投资。
按照对方要求,赵大妈在微信搜索某“云手机”小程序,不需扫码也不用下载软件,直接在网上登录对方给的账号,“云手机”小程序里已经安装好了投资软件和小众聊天软件。此后,赵大妈无论是与骗子日常聊天,还是炒股票,都在“云手机”小程序中进行。
骗子自称利用内幕信息炒股不能转账,只能购买超市购物卡,用卡密进行注资。为了展示自己的“诚意”,也让赵大妈看到自己真有投资的“本事”,骗子主动给赵大妈转账25万余元,让她取出现金买成购物卡注资炒股,两人一起赚钱。看对方如此信任自己,再加上账户中不断增长的收益,赵大妈放下了防备,陆续取出近20万元积蓄,购买超市购物卡,将卡密发给对方进行注资。
赵大妈不知道的是,那25万元其实是骗子刚刚诈骗他人获得的赃款。骗子“一箭双雕”,不仅用这25万获得了信任继续诈骗赵大妈的钱,还让赵大妈变成“工具人”,帮自己“洗钱”。
炒股一周后,赵大妈问对方如何取出投资收益,结果就再也联系不上对方了,这才报了警。警方发现,“云手机”里的炒股软件和聊天信息已经全部被骗子清除,踪迹难寻。
8月初,年近花甲的张先生也遭遇了相同的诈骗。在交友网站结识的女网友自称有投资渠道,引导张先生登录了一个“云手机”小程序,里面已经预装好了投资软件。张先生先转账5000元小试牛刀,很快,张先生的亲属听说此事,怀疑他被骗了,向警方报案。
被骗子相中的“云手机”
记者了解得知,“云手机”其实是网络服务商提供的一种云服务,它并非实体手机,而是在互联网上运行的虚拟手机程序。虽然没有实体,但一样可以安装软件、玩游戏等,凭借强大的网络支持,甚至具备比实体手机还强大的运算和存储能力,深受游戏玩家的青睐。
反诈民警告诉记者,骗子看中了“云手机”虚拟运行、使用方便等特点,注册“云手机”账号,预装虚假投资的涉诈app和小众聊天软件提供给事主使用,一是通过小众聊天软件保持和事主的私密联系,不易被他人发现;二是在“云手机”中安装涉诈App进行投资,避免事主使用实体手机登录涉诈软件时收到风险提示;三是一旦事主醒悟,骗子可以远程操控“云手机”删除相关证据。
反诈民警说,骗子实施诈骗经常会要求事主点击陌生链接、扫描二维码下载注册涉诈软件等,这些复杂操作容易引起事主警觉。而通过“云手机”准备好全部诈骗要素,就省去了这些“麻烦”,尤其对不熟悉手机操作的老年人来说,更加防不胜防。
警方提示:别相信“稳赚不赔”投资承诺
警方提示,在“虚假网络交友”诈骗中,骗子在婚恋、交友网站假意交友、谈恋爱,为的就是在获取事主信任后,引导事主在涉诈App中进行虚假投资。
公众在网络交友时一定要谨慎甄别,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和财务状况;要选择正规渠道投资,不要相信任何“稳赚不赔”“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承诺,拒绝线下交付现金以及购买黄金、购物卡注资等非透明交易方式。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凡是要求登录“云手机”联系、进行投资理财等操作的,一定要高度警惕,避免落入犯罪分子的圈套。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莹
[ 责编:刁慈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破除“障眼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③】“个人”雇员工,能让劳动关系“躲猫猫”吗?
有用人单位为规避劳动关系,请返聘员工为公司雇人或法定代表人以个人名义雇人—— 【破除“障眼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③】“个人”...翻炒医保旧谣 谎报地震预警 伪造警情通报 网信、公安严打自媒体发布不实信息
7月网络谣言主要集中在公共政策、突发事件、社会民生等领域,假冒权威、凭空捏造,使用AI合成不实图片和视频,误导公众认知,污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