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搭讪”直播,景区客流直播,对路人拦截、追拍、偷拍……
【一不小心“被直播”,“镜头侵犯”如何破?】对准路人就开拍,“自媒体”直播边界何在?
本报记者 李国
前不久,重庆某外资企业员工王怡路过某商圈时,遇到一名男子上前来表白,说她长得像某某明星,希望加微信好友。“我当时单位有急事,明确拒绝了对方就匆匆离开了。可不久后同事在短视频平台刷到了这段视频,还发到了单位群,我才知道自己‘被直播’了!”王怡说,她当时很生气,上平台进行了举报,该主播随后删除了视频,并主动联系她赔礼道歉。
“美女,你有男朋友吗”“帅哥,能加你微信吗”……在景点、热门打卡地等人流密集的地方,有的网络主播常常以“一部手机+一个人”的形式搞“街头搭讪”直播。一旦被镜头对准,路人被搭讪后做出的各种真实反应,都会被完整记录下来,可能就会成为网络平台上网友“围观”、议论的对象。
在这个全民直播的年代,一些“过界”的拍摄和直播屡屡发生。在短视频、直播等网络平台,有的“自媒体”主播搞“街头搭讪”“恶作剧”直播;有的在地铁站、景区等直播客流,且未对乘客、游客的脸部作打码处理;有的主播还会对路人追逐、拦截、追拍、偷拍,以增加直播的“看点”“趣味性”……路人一不小心就遭遇“被直播”,由此引发的侵权争议时常发生。
记者随机进入某短视频平台的直播频道,连续刷到了多个以固定机位拍摄路人或顾客的直播。有的在拍摄景区的排队情况,有的在拍摄集市上逛街的路人,还有一家儿童乐园的直播,直接拍到了多位家长及儿童的面部。
我国民法典规定:“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北京德恒(重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昊说,肖像权的认定标准就是可识别性,只要其他人能通过被拍摄者的五官、姿态,识别出是其本人,就达到了侵犯肖像权的标准。
“随意对路人进行‘搭讪直播’等行为,不仅包括了对一般个人信息的收集、传输、公开等,也包括了对敏感个人信息的处理,比如个人地理位置信息、人脸信息等。”重庆市劳模、重庆伟盟律师事务所主任陈卫东律师说,除非符合法定条件,拍摄者没有未经同意而随意拍摄他人的权利,况且“搭讪直播”并不是为了社会公共利益,而是一种为了涨粉引流的炒作行为。
“任性”直播还可能涉嫌其他违法行为。此前,安徽一女主播举着自拍杆,看到一名去市场买菜的七旬大爷冲过去对其“强吻”。摆脱纠缠后,这名大爷随即报警。原来,该女主播只是为了引起关注,试图通过直播“骚扰”路人的方式吸粉。最终,该女主播被当地公安局以寻衅滋事处以行政拘留的处罚。
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中心研究院莫远明认为,直播赋予了主播们更大尺度的展示空间,但这种自由不应沦为无序,而需要在法律框架内赋予责任与自律的内涵。当直播镜头聚焦于公共场所,尤其是涉及大量人群的场景时,必须有清晰的法律边界。
针对各类网络直播和短视频乱象,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网络安全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法律法规,推动各网站平台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包括及时删除、下架相关违法视频,对屡次违规的账号和主播加大处罚力度。
“无论商家还是主播,都要自觉守住法律底线,维护公共秩序。”莫远明说,“比如,在进行直播前,应明确告知可能入镜的人,并征得其同意;在直播时,设置明显的标识来提醒周边人群,或者划定专门的直播位置等等。对商家和主播来说,真正尊重每个‘被直播者’的意愿,既能避免争议纠纷,也能赢得尊重和信任。”
[ 责编:孙满桃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偷拍神器”伪装成日常用品在网上卖 专家建议强制要求摄像头芯片植入唯一编码
漫画/李晓军 调查动机 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在一些电商平台、社交软件上,搜索“针孔摄像头”“隐藏摄像头”等词条,会被直接屏蔽...三部门开展政府采购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工作 重点整治采购人偏袒本地企业等行为
核心阅读 2025年6月起,财政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三部门联合整治政府采购中采购人偏袒本地企业、代理机构违规收费、供...《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印发 二十四项举措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
本报记者 刘欣 江河哺育生命、支撑发展、承载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江河保护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