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对拐卖儿童犯罪保持零容忍态度_湾区律师网

始终对拐卖儿童犯罪保持零容忍态度

2024-11-08 11:13:45  浏览:875  来源:光明网
  近日,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余华英拐卖儿童案进行重审一审宣判,对被告人余华英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

  近日,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余华英拐卖儿童案进行重审一审宣判,对被告人余华英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再次向全社会传递了拐卖儿童必将受到严惩的强烈信号。

  拐卖背后,是多少孩子的噩梦、多少父母的绝望、多少家庭的破裂。余华英卖掉亲生儿子,拐走12个家庭的17个孩子,有的孩子甚至被中途遗弃;有的父母为寻找子女多年颠沛流离,抑郁而终;有的孩子至今仍未找到,部分家庭至今无法相认……法院认为,余华英主观恶性极深、犯罪情节特别恶劣、犯罪后果极其严重,应予以严惩。期盼已久的判决,还受害者以公道,也给正义人士以慰藉。

  这是一堂面向公众的“法治课”。去年9月,此案一审已判处余华英死刑。此次重审虽然判决结果相同,但澄清了原判遗漏的犯罪事实,将余华英拐卖儿童数量从11人增至17人。法治不光要看结果、看判决,也要看过程、看程序。确保罪无遗漏,是对每一个被害人权益的尊重,体现了法治的严谨与审慎,体现了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统一。

  这是一部震慑不法分子的“警示片”。我国刑事案件追诉期最高年限是20年。现实中,不少孩子被解救已是成年以后,一些犯罪分子为逃避制裁百般躲藏。刑法规定,如果案件已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犯罪分子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余华英案重审判决充分说明:正义绝不缺席。我国始终对拐卖儿童犯罪保持零容忍态度。“人贩子”切莫心存侥幸,无论跑多远、藏多深,哪怕不配合、不认罪,真相终将大白,犯罪必遭严惩。

  对待拐卖行为,要严打、严惩,也要严查、严防。近年来,随着社会治安水平改善,群众防拐意识提升,拐卖儿童现象明显减少,2023年全国拐卖案件数量较2019年下降66.6%。但也要看到,不少积案仍未告破,犯罪土壤仍未完全铲除,并衍生出借助培训、依托互联网进行拐卖等新手段。打拐防拐仍然在路上,加强儿童权益保护仍不可掉以轻心。有关部门应坚持打防结合,一方面利用先进技术,强化部门协同,保持对拐卖儿童犯罪高压严打态势,让更多被拐儿童获救;一方面预测犯罪趋势,提前布防,提高群众防范意识。

  让打拐防拐的社会共识转化为切实行动,各部门形成合力,各组织发挥作用,让常态化打拐防拐机制更加健全,让拐卖儿童失去滋生土壤,才能更好筑起安全网,杜绝悲剧发生。(郑岩)

  来源:《人民日报》(2024年11月07日 第05版)

[ 责编:刁慈 ]
王博律师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电话:18938896818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

评论区

共 0 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最新】

【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