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购买高仿工服假冒骑手,拍“苦情”视频吸粉引流——
假剧情伤害真骑手!卖惨营销乱象亟待整治
专家建议,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对恶意炒作内容的识别效率,并加大对造假博主的惩戒力度
阅读提示
在短视频平台上,经常出现博主利用“骑手人设”摆拍的虚假视频,卖惨成为其博取流量的典型套路。受访专家表示,这不仅伤害了跑单赚钱的骑手,而且可能让真正有困难的骑手得不到帮助。因此建议提高对不实信息、恶意炒作内容的识别效率,同时加大对恶意制造虚假内容的博主或团队的惩戒力度。
外卖骑手家庭遭遇重大变故,无奈带着孩子送外卖;三单全白跑,还摔了两跤,骑手崩溃大哭;女骑手深夜送餐,车辆被盗后大哭……在短视频平台上,这些“外卖骑手”的遭遇赢得了不少网友的同情,然而,这些视频都被媒体或警方证实是博主利用“骑手人设”摆拍的虚假视频。
对此,专家认为,一些博主、网红假冒骑手拍摄“苦情”短视频吸粉引流,不仅消费了广大网友的爱心,也可能会让真正有困难的骑手得不到帮助。因此,对于这类虚假视频,必须严格规范、严厉打击。
卖惨营销盯上外卖行业
今年10月,多条关于“外卖骑手带着患儿送外卖”的短视频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随后,相关外卖平台官方账号发布声明表示,经多方查证并联系出镜人员沟通核实,这些视频均为虚假摆拍,与事实严重不符。
今年9月,一则关于外卖小哥大雨中连接3个订单全白跑,还摔倒了两次,等红绿灯时瞬间绷不住崩溃大哭的视频引发公众关注。后经媒体核实,该视频系张某为博取关注、吸引粉丝编造发布的谣言信息,企图通过带货变现,警方已对其作出行政处罚。
这样假冒外卖骑手身份、进行虚假摆拍视频的情况并非近期才出现。去年8月,云南昆明女骑手深夜送餐,车辆被盗后大哭的短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据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消息,经昆明警方核实,“深夜外卖姐姐送餐下楼发现车被偷了”的网传视频,系由网民周某某等三人策划拍摄。周某某等三人后被警方依法处以行政拘留。
卖惨营销何以盯上了外卖行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表示,卖惨营销盯上外卖行业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外卖行业就业群体数量庞大、贴近百姓生活、模仿门槛低;二是外卖骑手工作辛苦,还时常面临被用户投诉、餐品被他人偷走等风险,因此更容易博得公众的关注和同情。
卖惨背后,其实是流量生意
假冒摆拍虚假短视频的套路屡屡被媒体曝光,为何还是有人信?对此,有网友表示:“看他穿着外卖工服就以为是真外卖员了。”
不过,记者调查发现,在电商平台上,从短袖到冲锋衣,高仿外卖工服很容易买到。11月7日,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搜索外卖工服后发现,有不少商家在售卖外卖工服,而且价格不高,有的外卖冲锋衣甚至低至30元。仅从商品外观来看,很难分辨出这些商品与官方的外卖工服有何差异,而且不少商家还标有“官网正品”“官网新款”等字样。
但有外卖平台工作人员表示,骑手工服仅能通过骑手APP内的骑手服务商城获得,并未授权其他渠道售卖。
有了服装道具之后,一些博主为了追求利益,专门设计剧本,运用剧情演绎的方式吸引流量,更有不乏利用争议性话题博眼球的情况。待获得一定流量后,一些博主便通过流量广告获利,或者直播带货。
“‘骑手很惨’的背后,其实都是流量生意。”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王维维表示,近年来,在短视频平台上,卖惨成为博取流量的典型套路之一。从“哥哥考上北大弟弟辍学卖苹果”到全网热议的“凉山孟阳摆拍卖惨”事件,再到如今的“外卖骑手带着患儿送外卖”等,虽然形式在变,但卖惨营销、利用公众善意牟取利益的本质没变。
假扮骑手乱象亟待整治
“假扮骑手卖惨营销,利用了公众善意,欺骗了网民感情,不仅伤害了踏踏实实跑单赚钱的骑手,而且可能混淆视听,让真正有困难的骑手得不到帮助。更恶劣的是,一些博主、网红在卖惨营销中兜售假冒伪劣产品,已然涉嫌违法犯罪。”王维维表示,对于这类虚假短视频,必须严格规范、严厉打击。
张成刚也认为,假扮骑手拍摄的虚假视频,会让社会对骑手的社会地位形成错误的认知,认为骑手群体处于困境中,而忽视骑手群体的多样性,有损骑手的职业形象。此外,这种视频翻车后,会导致公众对骑手群体的同情心被消磨,降低人们对骑手群体的帮助意愿和支持力度,影响到真正需要帮助的骑手。
“虚假视频在煽动情绪的同时,也可能会引发公众对平台经济模式的偏见和误解,使平台经济中的利益关系复杂化,进而影响骑手与平台、站点的关系。”张成刚说。
记者注意到,江苏泰州博主张某假扮骑手发布“骑手低薪、平台扣款”的虚假视频后,给当地外卖站点的日常工作管理带来严重困扰,频繁有骑手手持视频询问是否真的存在那些不合理扣款,同时在招募新骑手时也屡屡遭遇由此引发的质疑。
对此,张成刚建议,短视频平台应通过升级技术手段,加强对短视频内容的风险控制,提高对不实信息、恶意炒作内容的识别效率。同时,有关部门应加强日常监管,并加大对恶意制造虚假内容的博主或团队的惩戒力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刘晓春也提出,短视频平台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发现识别、及时处置等相关措施,尤其是针对多发常发、风险较高的内容领域,要依托大数据技术,建立足够的、有针对性的防控模型。一旦发现和识别出虚假不实内容,要进行及时处理,不给造假者钻营的机会。(工人日报记者 杨召奎)
来源:《工人日报》(2024年11月08日 05版)
[ 责编:刁慈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荨麻疹才讲一半,主播喊买“5号产品” 记者调查医生“科普”外衣下的带货生意
漫画/李晓军 本报记者 孙天骄 本报见习记者 丁一 本报实习生 张鸿儒 “荨麻疹吃什么药?”直播间内,一名认证为“皮肤病性...多部门推动涉案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 精准介入压实“甩手”家长监护责任
本报记者 董凡超 2022年11月10日,17岁的小强(化名)在学校计算机教室内盗走他人价值5800余元的手机一部。附条件不起诉考验期满后...假医生污染网络医疗信息环境 专家呼吁:未通过认证账号不得发布任何医疗视频
本报记者 文丽娟 本报实习生 高紫琦 一件网购的白大褂,一个伪造的胸牌,一段精心编排的话术——网络直播间里,假医生们以此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