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据公安部网站消息,今年以来,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消防产品犯罪活动,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截至11月,共侦办假冒伪劣消防产品重大犯罪案件120余起,彻底打掉一批源头性犯罪团伙,摧毁一批跨地区犯罪产业链条,及时消除一批安全隐患,坚决以强有力刑事打击手段筑牢社会公共安全防线。
据了解,公安机关将严打假冒伪劣消防产品犯罪作为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的重点任务,相关违法犯罪被列为“夏季行动”和“昆仑”等专项行动打击重点。工作中,各地紧盯灭火器、呼吸器、消防水带等重点产品,严查产业集聚区、制假源头地、销售集散地等重点区域,聚焦网络平台、寄递物流、检测机构等重点环节,强化主动进攻,坚持重拳出击,成功侦破一批重特大案件,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同时,各地按照“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要求,强化大数据智能化建设应用,努力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安徽、四川等地通过建立“专家工作室”等举措,打造攻坚克难的“撒手锏”,专业化能力水平显著提升。
公安机关积极会同有关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着力深化部门间协作配合,不断强化目标协同、政策协同,共同推进公共安全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型。江苏、浙江等地公安机关会同相关部门健全衔接配合程序规范,优化信息通报、案件移送等流程,全面加强消防产品质量安全全链条治理,实现打击治理综合效应。
公安部知识产权犯罪侦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安机关将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立足职能定位,持续对制售假冒伪劣消防产品犯罪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协同相关部门强化风险防控,深入推进消防产品等公共安全治理,努力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公安部公布依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消防产品犯罪5起典型案例
1、浙江公安机关侦破王某林等人生产、销售伪劣消防水带案。2024年6月,浙江省舟山市公安机关根据消防部门通报线索,成功侦破该案,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现场查获伪劣消防水带6300余卷、待加工半成品及原料10余吨、生产设备5台,涉案金额4000余万元。经查,2021年以来,犯罪嫌疑人王某林注册成立某消防器材有限公司,采用偷工减料降低成本的方式生产伪劣消防水带,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向外销售。经鉴定,涉案消防水带为不合格产品。
2、安徽公安机关侦破张某宏等人生产、销售伪劣灭火器系列案。2024年8月,安徽省公安机关立足情报导侦实战,主动排查案件线索,精准研判犯罪链条,组织开展制售假冒伪劣灭火器犯罪集中打击行动,指导合肥、淮北、滁州、宣城等地公安机关成功破获系列案件,打掉一批跨地区生产、销售伪劣灭火器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20名,现场查获伪劣灭火器6.3万具,涉案金额3000余万元。经查,2022年以来,张某宏等人从多个制假窝点大量订制低价“非标”灭火器,通过电商网店向外销售。经鉴定,涉案灭火器为不合格产品。
3、广东公安机关侦破姜某善等人生产、销售伪劣灭火器案。2024年5月,广东省公安厅组织东莞市公安机关全力开展研判攻坚,成功破获该案,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现场查获22种规格型号的灭火器5500余瓶,以及大量半成品,涉案金额1400余万元。经查,2023年3月以来,犯罪嫌疑人姜某善注册成立消防器材有限公司,组织生产、销售“非标”手提式灭火器。经鉴定,涉案灭火器为不合格产品。
4、重庆公安机关侦破叶某培等人生产、销售伪劣灭火器系列案。2024年9月,重庆市公安机关针对夏季天气晴热高温,极易引发火灾的特点,主动联合消防救援、市场监管部门围绕消防器材质量问题开展线索排查,深挖侦破系列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捣毁犯罪窝点18处,现场查获伪劣灭火器1.2万余具,半成品8.3万余套,包材12万余套、制假原料19.3吨,涉案金额2300余万元。经查,2021年以来,犯罪嫌疑人叶某培等人设立制假工厂,大量生产伪劣干粉灭火器向外销售,累计销售60余万具。经鉴定,涉案灭火器为不合格产品。
5、四川公安机关侦破黄某运等人生产、销售伪劣消防产品系列案。2024年以来,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四川省公安厅组织成都、自贡、德阳、绵阳、南充、宜宾、达州等地公安机关组建工作专班,对制售假冒伪劣消防产品犯罪开展专项研判,成功侦破系列案件,抓获黄某运等犯罪嫌疑人44名,捣毁犯罪窝点47处,打掉犯罪团伙13个,现场查获伪劣干粉灭火器(灭火器罐)6.9万余具、消防水带11万余米、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5万余个、灭火器干粉原料98吨,涉案金额1.3亿元,全链条打掉生产、销售伪劣消防产品犯罪链条。经鉴定,涉案消防产品为不合格产品。
[ 责编:刁慈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荨麻疹才讲一半,主播喊买“5号产品” 记者调查医生“科普”外衣下的带货生意
漫画/李晓军 本报记者 孙天骄 本报见习记者 丁一 本报实习生 张鸿儒 “荨麻疹吃什么药?”直播间内,一名认证为“皮肤病性...多部门推动涉案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 精准介入压实“甩手”家长监护责任
本报记者 董凡超 2022年11月10日,17岁的小强(化名)在学校计算机教室内盗走他人价值5800余元的手机一部。附条件不起诉考验期满后...假医生污染网络医疗信息环境 专家呼吁:未通过认证账号不得发布任何医疗视频
本报记者 文丽娟 本报实习生 高紫琦 一件网购的白大褂,一个伪造的胸牌,一段精心编排的话术——网络直播间里,假医生们以此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