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记者 孙满桃)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源头在哪?如何有效应对、切实化解滋生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因素?如何持续夯实家校协同基础,做实网络保护?9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第7次以北京市第二中学法治副校长身份走进校园,与师生家长共商如何强化犯罪源头预防,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课堂上,张军从数据、案例、事例入手,指出因为家庭失管、学校失教、长期沉溺于网络等原因,有的孩子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这些违法犯罪往往起因于琐细矛盾,孩子感觉自己不被关注、关爱,受到了歧视因而‘被边缘化’。又因无知而更加无畏,以为‘认认错就可以回家了’,并不了解行为的后果尤其是法律后果。”围绕如何从源头上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张军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授。
和谐的家庭环境和合适的家长引导是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第一把“防护伞”。“家庭保护始终是第一位的,没有什么比一个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孩子更为可贵。”张军讲到,家长们应当注重对孩子负面情绪的引导,帮助解决“青春期的烦恼”。同学们遇到难事也要多和好朋友、家长、老师聊一聊,常思己过,学会体谅他人。要重视给孩子体验失败的机会,引导孩子面对挫折时正确处理情绪、调整心态。要以身作则,拒绝网络诱惑,从自身做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家庭教育在于父母的身体力行。”
友善的校园氛围和科学的教育管理是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 “防护盾”。“如果发现得早、抓得更及时、做得更周到,预防措施、预警机制更加完备,完全有可能避免未成年人犯罪。”张军指出,要积极发挥学校的教育监督职责,科学设置法治、德育、性教育课程,在学生欺凌问题上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学校要担责。要继续坚决依法惩治各类“校闹”等违法犯罪行为,为学校依法依规开展教学管理提供保障。要落实好教书育人的要求,密切关注班级动态,避免出现孤立、嘲笑同学等容易引发欺凌的情况。“对于留守儿童,应该给予更多特殊关注。” 要促进家校协同化解矛盾,强化沟通配合,进一步丰富、优化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清朗的网络空间和正向的价值引领是未成年人抵御诱惑的“安全网”。“网络是把双刃剑,已经深深介入了孩子们的成长。”如何在享受互联网便利的同时,尽量避免负面影响?张军说,要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网络保护”的要求,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和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内容审查,提高技术门槛,让孩子“不能”违规涉猎。要明晰主体责任,运用典型案例释法说理,进一步明确数字时代未成年人保护规则。要加大公益宣传力度,家校联合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同学们应该对于互联网“明辨之,慎思之”,取其益处,摒其害处,不能放任自己在不良信息中沉沦。
[ 责编:陈畅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健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生态环境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解读《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规定(试行)》
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 题:健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生态环境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解读《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规定(...“两高一部”发布意见 调整涉“两卡”帮信罪“情节严重”认定标准
光明网北京7月28日电 (记者 孙满桃)为依法打击帮信犯罪,斩断电信网络诈骗等信息网络犯罪的上下游链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