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新闻曝光了一批租借执照开店,用假地址、假照片成为热销高分店铺的“幽灵外卖”。事件曝光后,很快冲上热搜。
在外卖平台上,这些“幽灵外卖”的门店照片干净整洁,证照齐全,其中一些评分还很高,甚至跻身平台热销榜之列。然而,记者实地调查却发现,那些宽敞明亮的堂食照片竟然是“照骗”。以北京市朝阳区的热门外卖美食档口“实况厨房”为例,挂着“实况厨房”牌子的餐厅就在距离废品堆五六米远的地方。在同一地点藏身的30多家外卖店铺,使用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竟然一模一样。走进“实况厨房”,操作间的纱窗上、灶台上结满了油污,地面满是污水,门帘上沾满了黑色的污垢,库房里的食材、货物和生活用品随意摆放,卫生状况堪忧。
这样简陋且肮脏的小作坊,是怎么成为高分外卖店铺的?同一地点为何能注册30多家外卖店铺?这些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到底是真是假?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明确其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的,还应当审查其许可证。《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同样规定,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食品经营许可证进行审查,登记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及联系方式等信息,保证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经营许可证载明的经营场所等许可信息真实。
由此可见,外卖平台毫无疑问应该对入网店铺的资质和信息真实性负责。但事实又是如何呢?某平台的客服人员表示,在外卖平台上,店铺是否能通过审核上线,往往要由区域负责人来决定。而记者在走访调查时,有自称正在巡店的某外卖平台区域负责人却主动支招:没有证照可以去美食城租借执照。此外,曾有媒体记者利用其他业主的身份信息和有明显PS痕迹的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和门店照片,竟然顺利通过了某外卖平台的资格审核。这样的平台管理令人心惊胆战!显然,所谓的“幽灵外卖”入驻某些平台几乎毫无门槛。而缺乏相关资质的餐饮店铺,很容易躲过监管、“野蛮生长”。
目前,媒体曝光的涉事门店已经停业、下架,相关人员已被立案调查。但是,外卖平台纵容甚至暗中支持店铺弄虚作假,才是更为根本的问题。只要平台方对入网店铺的资质审核仍然形同虚设,甚至变相鼓励无证经营、套证经营等行为,那么,今天下架了一家“幽灵外卖”,明天类似的店铺可能又会出现。
这些年来,随着外卖行业的发展,“幽灵外卖”“影子餐厅”乱象屡屡见诸报端,消费者一再就相关问题进行投诉,但这似乎已经成为外卖行业难以祛除的顽疾。缺乏监管的“幽灵外卖”靠虚假照片、资料宣传自己,以低价策略吸引消费者,这些都成了合法正当经营的餐厅所无法比拟的“竞争优势”。如果平台对此一味纵容,很可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扰乱整个外卖市场的秩序。
民以食为天,“幽灵外卖”乱象既威胁着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也侵蚀着外卖平台的口碑。要让消费者吃上一口放心饭,就要将“幽灵外卖”驱逐出市场,让所有餐厅回到依法依规经营的轨道上来。为此,外卖平台必须切实负起责任,按照规定严格审核入驻餐厅的资质和信息真实性,打造经得起监督的“阳光平台”。
土土绒 来源:中国青年报
[ 责编:孙满桃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网购“售后理赔”藏陷阱 新型诈骗引流手段如何让退货变“入坑”?
央广网北京7月14日消息(总台记者韩雪莹 任梦岩俞翔)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对于消费者来说,网购商品遇到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