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6月27日讯 记者张昊 董凡超 6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最高检召开第二次工作交流会商会,共同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共商以司法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应勇出席会议并讲话。会前,张军、应勇等共同观看检察信息化“一张网”建设情况展示。
会上,最高法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邓修明介绍了第一次交流会商会任务落实情况,最高检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童建明介绍了第二次交流会商会议题及相关考虑。与会的“两高”院领导围绕法官检察官依法履职保障、规范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审判权检察权监督制约、司法信息化建设等问题深入沟通交流,并就探索构建中国特色轻罪治理体系、研究制定技术类知识产权和反垄断案件检察和审判工作标准、加强刑事申诉案件办理情况信息互通共享、提高死刑复核案件办理质效、加大司法数据互通和大数据模型共享力度、法检机关互派干部学习锻炼等工作达成共识。
张军指出,“两院”会商是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司法机关落到实处的有效举措。一年来,“两院”合力抓会商成果落实,解决了各自领域的一系列“老大难”问题。下一步关键是结合正在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结合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推动会商取得更多更实的成果。提高政治站位,推动“两院”会商机制行稳致远。要从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厚植党的执政根基的高度,深刻认识“两院”会商的重要意义,通过检察监督推动不断提升司法审判工作质效,增强人民群众对公正司法的获得感。强化问题意识,通过抓住关键环节补齐管理和制度短板。要坚持标本兼治,既通过会商推动解决司法审判、检察监督领域共同存在的具体问题,又注重总结提炼形成制度,为持续深化司法改革积累实践经验,实现双赢多赢共赢。抓好九分落实,严肃跟踪问效。要强化跟踪督办、压实工作责任,抓在平常、督在实处,持续做好常态化工作交流,以务实有效的工作成果体现“两院”会商机制的积极作用,把党的领导落到实处。
应勇指出,“两院”开展交流会商,是法检机关共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共同研究解决司法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共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务实举措。“两院”工作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很多都事关改革发展大局、事关司法办案质效、事关法治队伍建设。共同的问题需要共同解决,同题共答、同频共振、相向而行,通过深化改革来打通堵点。要持续深化协同协作,强化配合制约,更加有效集聚法治智慧、汇聚法治合力,不断提高审判、检察工作质效,更好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共同以高质量司法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交流会商是研究问题、凝聚合力的第一步,关键要抓好落实的“后半篇文章”。最高检将与最高法一道,持续巩固深化交流会商成果,加强工作统筹和对下指导,推动交流会商各项任务落地见效,携手推动司法公正,共同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司法答卷”。
最高法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李成林,党组成员茅仲华;最高检副检察长张雪樵,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陈国庆,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滕继国,检察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史卫忠以及最高法、最高检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