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观看先导视频
4月4日上午9时50分,甲辰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黄陵县举行。
正在大陆寻根、交流的马英九先生带领台湾青年学子参加了典礼。谭主注意到,岛内舆论将祭黄帝陵视为马英九此行的“重要一站”,因为“拜祭黄帝是同根同脉同文化的共识”。
马英九先生在祭祖典礼后神情激动地说:“来自台湾的年轻人透过这次难得的机会要更加牢记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的根源,以及身为炎黄子孙的骄傲”。
参加典礼的台湾青年学子纷纷表示深受震撼,更加体认身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与责任。
“深深感到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
谭主在现场观察到,从登上轩辕庙前的九十五级台阶开始,击鼓鸣钟、敬献花篮、恭读祭文、种植桥山柏……亲身祭拜黄帝陵,体验庄严肃穆的九项祭祖仪程,让马英九和台湾青年们十分激动。
马英九哽咽表示,“慎终追远、饮水思源是中华民族建立优良传统的重要根据”“过去我在台湾曾六度遥祭,今天带着台湾的年轻人到陕西亲自祭黄帝陵,深感意义重大”。台青华晟雅感慨称,“场面很浩大,尤其是祭拜我们自己的祖先,觉得很感动”。
台湾青年华晟雅谈参加典礼感受
台湾中视主持人方彦迪在现场直播典礼时有感而发,“我们和我们共同的祖先进行了一场跨越几千年的相望,让我深深感到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台湾有大大小小二十座黄帝庙,每年也都会举行祭祀轩辕黄帝的典礼,象征着慎终追远不忘本”,内心澎湃之情溢于言表。
岛内舆论也予以高度评价,《中国时报》发表社论指出,祭祖本身就体现了两岸同根同源的历史、血缘与情感联结。马英九一行清明祭祖,表达“两岸同属中华民族”的立场,超越政治分歧,升至民族高度。
岛内媒体评论截图
台湾教授王文隆告诉谭主,很多台湾人都知道,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相比在台遥祭,亲临现场体验如此盛大的仪式,更能让青年学子体会到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以及崇敬祖先、感念祖德的中华传统美德,必然会增进作为炎黄子孙的认同和骄傲。
不仅是这场祭祖活动,这几天,自豪感、“惊叹号”时常充盈在这些台湾青年学子心中。从观看无人机表演到试驾最新款新能源汽车,从体验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到见证港珠澳大桥这样的世纪工程,他们亲身感受到了大陆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有台青自称是大陆无人机产品的铁粉,还有台青在现场“路转粉”成为大陆新能源车迷,由衷赞叹“真的超帅”。台青林新越接受采访时说:“看到这么多先进的科技,我们可以了解到大陆的进步。”
台湾青年参访深圳科技企业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匡宇分析说,亲祭黄帝、参观大陆科技创新成果,让这些台湾青年看到了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清晰感知到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哲学本原命题,认识到“我们不是孤独的、割裂的、对立的”,台湾不是“亚细亚孤儿”,而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分子。
“宝岛心系根祖,
愿为祖国发展做贡献”
除了深感自豪,参访的台湾青年们还在千百年来见证了无数赤子之心的黄帝陵,感受到了身为炎黄子孙的责任和使命。
轩辕庙内,有一通特殊的碑刻——“台湾光复致敬团祭黄帝陵文碑”,参访的台湾青年通过上面的祭文了解到一段不曾出现在台湾教科书上的史实。
1946年,台湾光复第二年,林献堂等台湾社会各界代表10余人自发组成了台湾光复致敬团,代表台湾人民前来西安等地,表达台湾重回祖国怀抱的喜悦之情。致敬团任务之一,就是“谒黄帝陵,拜告以台湾600万炎黄子孙,2300余方哩版图已归祖国,借表台湾同胞拳拳之诚”。他们起草的祭文在开篇即强调台湾“重归祖国版图”,被各界视为台湾同胞认祖归宗的宣言。60年后,致敬团成员后人把祭文纂刻立碑,矗立于轩辕庙前。
台湾光复致敬团祭黄帝陵文碑
台湾青年学者张钧凯告诉谭主,台湾光复、回归祖国,先辈们第一时间就要祭黄帝陵以告慰先祖,这种民族担当精神给参访的台湾青年带来巨大的心灵冲击,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把台湾先贤先烈的爱国主义与进步传统传承下去。
正如11年前就曾到陕西祭拜黄帝陵的台湾时事评论员王炳忠所说,那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始终在肩,毕生铭记。台湾青年许闵善在中山大学交流时也表示,“希望有机会留在大陆,为祖国发展作贡献”。
台湾青年许闵善分享交流
祭黄帝陵的仪程之一,是祭拜者亲手种植桥山柏。马英九及随团台湾青年共同挥锹、培土、浇水,种下一棵护陵柏。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前来祭拜的台湾同胞在桥山上亲手种下了一片“思源林”,成为两岸同根同源的生动例证。如今,“思源林”再添新苗,是传承,也是新的表达。
在公祭轩辕黄帝的过程中,“海峡两岸骨肉相连,民族根脉不可分离”有了更深刻的注脚。谭主相信,两岸中华儿女必将携手同心,共同承担起振兴中华的使命和责任。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农业农村部持续强化网络售种专项整治 上半年累计核查种子19万件
本报讯 记者刘欣 记者近日从农业农村部获悉,今年以来,按照全国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部署安排,农业农村部组织各地主要电商平台,扎实...辱骂球员投掷水瓶扰乱大型赛事秩序 专家称对闹事观众也要采取“黄红牌”处罚措施
本报记者 张守坤 近日,在天津津门虎对阵成都蓉城的足球比赛中,有球迷辱骂球员韦世豪及其家人,引发争议。 天津市足协随后发布...翻炒医保旧谣 谎报地震预警 伪造警情通报 网信、公安严打自媒体发布不实信息
7月网络谣言主要集中在公共政策、突发事件、社会民生等领域,假冒权威、凭空捏造,使用AI合成不实图片和视频,误导公众认知,污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