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月29日讯 记者张昊 司法审判数据体现人民法院审判工作质效,反映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际成效。1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2023年司法审判数据分析研判会商,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主持会商。
据悉,2024年第一次数据会商,请各高院负责同志和审判庭负责同志视频参加,共同把脉问诊,把问题挖得更深、原因找得更准。
从翔实的审判数据看,过去一年,全国各级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各级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以及各方面关心下,审判执行工作质量、效率、效果明显提升。在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的26项指标中,21项同比趋优,特别是,二审开庭率增长超过10%,审限内结案率增长近2%,平均结案时间下降近7%,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增长超过4%,执行到位率增长近4%,上诉率、长期未结案件比、民事裁判申请执行率等直接关系当事人感受的指标均有改善。针对存在的问题,会商中重点研究,提出改进措施,强调要以“滚石上山”的决心持续发力解决。
张军指出,要把存在的问题搞清楚,努力的方向搞明确,通过高质量的数据会商研判,做实有针对性的提质增效,促进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厚植党的执政根基。围绕进一步抓实各项审判执行工作,更好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张军提出4点要求——
抓紧抓实诉源治理。要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调整审判理念,优化工作机制,把诉源治理作为落实能动司法理念的重要工作持续抓好。各级法院要进一步落实“总对总”工作座谈成果,细化具体工作措施,持续提升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工作合力,把全国调解工作会议和“枫桥经验”纪念大会精神落到实处。要久久为功抓司法建议落实,与有关单位携手促进完善行业、领域治理,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促进高质量发展。
抓紧抓实符合司法规律的审判管理。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已经于今年1月正式施行,关键是做实、用好,发挥指挥棒作用。各高院要结合实际,在指标体系框架下,适当完善具有当地特点的指标,让审判管理更有针对性、更符合司法规律。要抓实数据会商,原则上各高院每两个月会商一次,每个月反馈会商成果落实情况。结合会商反映的情况,在做好面上问题分析的同时,重在细化、深挖、找准“点”和“线”的问题,提出具体改进措施。
抓紧抓实融为一体的政治建设与业务建设。没有纯而又纯的政治建设、业务建设,必须融为一体才能发挥更佳的作用。要持续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具体审判工作中,在政治建设的牵引下把业务建设抓得紧而又紧,以业务建设的实绩体现政治建设的成效。要进一步发挥最高法、上级法院审判监督指导作用,扛起条线指导责任,上下一体研究、解决审判工作中遇到的堵点、难点问题,实现审判质效整体提升。
抓紧抓实“九分落实”。各级法院要从年初开始就保持抓落实的力度和韧劲,全面总结去年工作,细致分析本院、下级法院、每名法官工作情况,突出问题导向,细致分析问题在哪、如何有效发挥各项机制作用。要把各省两会召开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起点,认真落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审判工作时提出的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工作。
最高法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邓修明,副院长陶凯元,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最高法纪检监察组组长、最高法党组成员张荣顺,党组成员、副院长杨临萍、沈亮、李勇,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刘贵祥、王淑梅,最高法有关部门、各巡回法庭负责同志,各高院领导班子和审判业务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商。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上一篇:他们守护千家万户“幸福指数”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杜伟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央视网消息: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南宁市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杜伟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自治区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