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月17日讯 记者董凡超 1月1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地方检察机关挂职锻炼干部座谈会,最高检党组书记、检察长应勇强调,年轻干部是推动党的检察事业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和人才保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坚持强基导向,把年轻干部培养置于事关党的检察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实举措、更大力度,进一步健全完善检察机关年轻干部培养机制,推动优秀年轻干部不断涌现、成长成才,为以检察工作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会上,简乐伟、张颖、鲍键、闫鹏远、李光奇、葛峰、彭志宇、李培昌、王永宁、姚舟等10名实践锻炼干部发言,结合实践锻炼工作经历,分享体会认识,围绕优化案件质量主要评价指标、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优化年轻干部培养等提出意见建议。
应勇认真听取大家发言,与大家深入交流。他指出,检察机关的主要力量在基层,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的履职重心也在基层。基层检察院是整个检察工作的根基。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基础建设作为整体提升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能力的重要方面,把政策、力量更多向基层倾斜,进一步提升基层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质效,推动基层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基层检察长是基层建设的关键。要带头树牢正确政绩观,不断提高领导能力、业务水平、管理效能,带好班子、管好队伍、推进工作,以基层检察高质量发展夯实检察工作现代化基石。
应勇强调,年轻干部培养是事关检察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和战略性任务。各级检察机关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法队伍建设和年轻干部培养的重要论述精神,牢牢把握检察队伍建设的根本要求,认真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队伍建设的意见》,上下一体、左右联动,久久为功推动检察机关年轻干部培养工作取得更大实效。上下交流、双向锻炼机制是最高检党组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培养检察机关后备力量的一项制度探索。要着眼检察事业长远发展,不断总结经验,巩固完善,常态化开展,以点带面进一步健全检察机关年轻干部培养机制,为检察队伍长远发展建强人才基础。
应勇勉励大家,要持续发挥“首批”实践锻炼年轻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扎根基层沃土,深耕检察实践,自觉挑重担,实干立新功。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政治建设,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融入检察发展大局,以实绩实效持续擦亮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鲜明政治底色。要坚持知行合一,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做求真务实的实干家,敢于担难、担险、担责,切实把实践锻炼期间所学所获转化为推动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的硬招实招。要坚守初心使命,带头严格自律,始终做到慎独慎初慎微,依法用权、依法办事、依法办案,继续走稳走好成长成才之路。在最高检工作6个月,再回头看基层,站位更高、体会更多、感悟更深。希望大家当好最高检的“诤友”,如实反映基层的真实情况、真实困难,多提出务实有效的意见建议,帮助最高检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作,共同推动党的检察事业长远高质量发展。
最高检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潘毅琴主持座谈会。最高检机关部分内设机构负责人参加会议。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如何把好孩子研学路上的安全关?专家建议厘清责任清除“霸王条款”设立刚性准入标准
安全预案缺失、师资参差不齐、合同暗藏“霸王条款”……《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当前火热的研学市场背后,潜伏着诸多安全隐患。...